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引入內地標準是融合的必然

2025.07.11 18:24 博客 林暉

香港北環線建設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特區政府批准北環線項目第一部分財務安排,港鐵率先興建部分路段,預計今年內動工。此項目不僅對香港北部都會區的交通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建造過程中引入了與鐵路建造相關的內地標準、做法和資源,這一舉措具有深遠意義。我認為採用國標是理所當然,無需爭辯。所謂香港標準,只不過是早年跟隨英國的標準而來,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8年,仍然採用英標本來就是綽綽怪事,標準回歸是必然趨勢。

北環線是北部都會區的集體運輸系統骨幹,主線將在新界北形成環狀鐵路網絡,支線則直接連通港深兩地地鐵網絡,接入新皇崗口岸。通車後,錦上路至古洞的行程時間將大幅縮短,這將極大提升區內通達性,滿足沿線發展新增人口的運輸需求,對香港的交通格局和城市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在北環線建設中引入內地標準,是明智且必要的選擇。所謂香港標準,早年也是照搬英國標準。回歸28年,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就如同北環線建設,引入內地標準、做法和資源後,能全面提升建造效率。善用內地方式建造,例如採用內地設計標準及施工規範,引進內地嶄新機械、建築物料和創新建築技術,估計可令北環線的整體造價下降20%至30%。這一數據充分說明,引入內地標準能夠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除了交通基建項目,香港在更多領域逐步統一採用國標也迫在眉睫。以電器標準、用語為例,目前香港與內地存在一定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兩地融合的不必要成本。例如,在電器產品方面,不同的標準可能導致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進行產品改裝和認證,增加了生產和貿易成本。旅客北上南下,也要使用轉接頭才能跨地域使用電器。在用語方面,一些專業術語和日常用語的差異,也可能給兩地人員的交流和合作帶來不便。統一這些標準,能夠消除這些障礙,促進兩地人員、物資、資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特區政府在北環線建設中展現出了「敢於破局」的決心,表現出了三大突破。採用「全盤規劃、分段推展」策略,將主支線合併規劃,發揮協同效益、節省成本;成熟一項推一項地推行降低成本和加快建造的策略,善用內地方式與能力建造;引入內地標準、做法和資源提升建造效率,提前支線規劃。這些突破不僅有利於北環線項目的順利推進,也為香港其他基建項目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當然,在推進標準統一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不同標準體系下的技術規範、管理流程等存在差異,需要進行深入的協調和整合。但這些挑戰並不能成為阻礙標準統一的理由。相反,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bc6aaea3977dd3b6e38043eaa730f2d/2024-12/NEC02P08131224_copy.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