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喜迎回歸26載 香港社會同心共創美好未來

2023.07.12 23:00 博客 李世榮

適逢之前端午,筆者常以愛國文士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自勉,此句出自屈原的《離騷》,意思是日後迢長路遠,自己將上天下地,不怕險阻追尋理想。轉眼間,香港回歸祖國已26年,全民喜迎這美好紀念日,同時筆者有兩大體悟: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二、憧憬未來,全力拼勁。

近年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及困難。政治上,從前港區國安法未實施,反對派長期反中亂港,一直炒作意識形態及政治議題,一度搞出違法佔中,最後變本加厲釀出2019年黑暴,搗毀小商戶店舖、肆意毆打殘害不同立場人士身體;經濟上,近年逆全球化浪潮持續,影響經貿。亦隨著內地經濟崛起,香港地位稍降,競爭越益激烈。2019年黑暴造成的社會動盪和政治不穩,更重創投資者信心;社會上,反對派煽動分化對立,惡意營造兩地矛盾,引致很多青年不僅沒有把握國家發展機遇以改善處境,更教壞青年參與暴動影響前途,至今社會仍未走出對抗記憶,影響社會凝聚力不同齊心發展。另外人口結構、社會福利、教育等方面仍有很多問題急需解決。

話雖如此,不過筆者也可告訴各位市民,未來充滿希望,大家拭目以待。回憶去年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至後來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再看今屆特區政府上任後,追求「同為香港開新篇」,推出各項藍圖、政策、措施,反映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成功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實踐不走樣、不變形,真正做到行穩致遠。政治上,特區政府的作風,由以往的不管、不干預,至今發揮應有之義,積極有為開拓發展,與立法會有商有量,接受廣大議會同事的建言獻策,反映愛國者治港行之有效,現今政治清明,穩定求新,議會運作暢順,近期包括《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等有利市民的措施陸續改善;經濟上,因政治穩定不內耗,政界一門心思謀發展,推動兩地、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例如「港車北上」落實,鼓勵各界積極融入大灣區,隨著疫後內地經濟復興在即和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全面推進,特區經濟優勢更加明顯,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和門戶。此外特區政府也重點加強了對中小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扶持,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社會上,政府積極推動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的改善,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住房等服務,讓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此外,政界對長者、傷健人士和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扶助政策持續優化,例如去年立法會通過筆者的推動「照顧者為本」政策倡議。

社會重現蓬勃生機,相信很多市民都與筆者一樣,憧憬政府積極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及老大難問題,筆者促請政府要兼顧民生福祉及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方面,困擾港人多年的房屋問題,政府目前一系列增加房屋供應的政策,短期如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中長期積極覓土建屋,須持續以恒、大力鋪開。最近勞工及福利局孫玉菡局長,代表特區政府勞福局與廣東省民政廳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合作的備忘錄》,鼓勵兩地養老服務的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領域的培訓和交流、鼓勵兩地的相關機構探討及拓展合作範圍和模式,有利跨境安老發展,值得讚許,而相關配套措施政府亦應跟上,例如做到長者醫療券「過河」、「錢跟人走」,擴展使用範圍至在大灣區更多「三甲醫院」及跨境安老院舍附近醫療機構。當然亦要推動香港作高質量發展,繼續與各個內地城市合作,力爭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全力拼勁,讓香港更上層樓。

各位,如今良好形勢,得來不易,筆者常懷感恩的心,感謝國家照顧香港、感謝市民勤奮同心,祝願新一屆政府繼續秉持「為民、利民」精神,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祝願市民共享祖國發展的碩果,祝願祖國、香港明天會更好!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