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2.12.23 15:00 博客 施永青

近日常聽到有句說話,叫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些人把這句話理解成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參與大灣區的建設,認為這樣可以令香港的將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還對一些上大灣區發展的人提供一定的資助。

然而,國家的發展大局的初衷真是這樣構思的嗎?我有不同的理解。

1949年,解放軍渡江南下,勢如破竹,大可以一舉收復香港;但毛澤東為中國設計的發展大局,是讓香港繼續由英國管治。這樣會更有利於中國與世界保持一定的連接。正因為保留了香港這個對外的窗口,令中國在反華勢力的圍堵下,仍然可獲得珍貴的外匯,稀有的物資與有用的技術及人才。

此外,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在開展初期亦得力於來自香港資金、技術、人才,以及對國際市場的認識。如果當年一併解放了香港,把香港融入中國的一部分,而沒有保留它的獨特性的話,改革開放的推展就不可能那麼順利。

所以,鄧小平在構思九七回歸時,才會有一國兩制的方案。目的是要保持香港與內地的不一樣;這樣香港才可以扮演內地城市沒法扮演的角色,發展香港的特殊功能。

為此,鄧小平不惜讓香港保留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行英式的普通法,以及容許香港有完全自由的外匯流通、貨物流通、人員流通,以及資訊流通。這是鄧小平為國家發展大局所作的戰略部署。

全靠這個布局,香港才可以為改革開放引入全球的資金、技術與人才,還可以助中國產品開拓市場,行銷全球。這些工作之所以能夠順利發展,全靠香港達到國際一流標準的專業服務。這類專業服務的國際水平,內地是不容易達得到的,因為它們是為資本主義社會服務的,而內地卻缺乏資本主義的大環境。

鄧小平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設特區行資本主義,是因為他深知,資本主義仍會主導世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社會主義現時尚未有條件可以在全球層面取代資本主義;中國若要迅速崛起,在現階段仍必須借助資本主義的力量。香港特區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要借助資本主義的既有力量為中國所用。

為此,中國共產黨才會在自己管轄的地方,不搞社會主義,改搞資本主義;不行「大陸法」,改行「普通法」,不強調國家主導,改為保障個人自由,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才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專業服務中心。這才是國家為發展大局制訂出來的戰略部署。

至於北上打工與北上創業,只是為個人前程所作的鋪排。香港應在中國經濟的外循環中找自己特有角色,而不是北上與內地同胞在中國的內循環中爭飯食。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5%A6%82%E4%BD%95%E8%9E%8D%E5%85%A5%E5%9C%8B%E5%AE%B6%E7%99%BC%E5%B1%95%E5%A4%A7%E5%B1%80-/35424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