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以史為炬—-宜多推廣《香港志》

2021.05.02 15:00 博客 馮煒光

本文刊出之日,正值五一勞動節假期,在此祝一眾「打工仔」及自由職業者假期愉快。

古有明訓,「欲滅其國,先滅其史」。同理,黑暴黃絲要為他們的「分裂國家,鼓吹『港獨』」締造合理性,便會大力歪曲歴史。2019年時為了攻擊國家,他們最常說的是:「香港的生日是1841年1月26日,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於1949年才建國,那香港怎可能屬於中國的?」這是認賊作父,數典忘祖的歪理。劉蜀永教授等學者的力作—-《香港志》一書便以鐵一般的史實,有力地駁斥了上述歪理。

據說是由劉蜀永教授執筆的《香港志—-總述》,洋洋灑灑5萬多字,縷述了香港由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到2017年回歸十周年的歷史。更難能可貴的是:劉教授不以政治劃線,而是實事求是地,以平實地筆觸,為我們講述香港的前世今生。《香港志—-大事記》平實地反映香港過去尤其英國人強佔後的200年來的風起雲湧。書中既表揚了華商對香港開埠的貢獻,也提及一眾非華裔人士(不光是英國人)以至外國修女對香港在醫院、印刷、電力以至香港大學主樓的貢獻。書中也出現了「六七暴動」、「支聯會成立」、「民陣七一遊行」等表述。全書不囿於政治或意識形態界綫,但也不失立場,全書由《總述》到《大事記》都站穩中國人的立場,以中國人的視覺,冷靜客觀地看待香港多年來的風雲激盪,突顯了在港中國人熱愛國家,熱愛香港,又開放包容的情懷。

公務員入職升職必修參考書

筆者最與有榮焉的是在《大事記》中1984年4月16日這一條,記載了「港大學生會通過發表《香港前途宣言》,重申香港主權屬於中國....」。筆者躬逢其盛,1984年時恰巧是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有份主持《香港前途宣言》的撰寫和發表。當時,最先有這觸覺及草擬此《宣言》的是時任學生會外務副會長的何綽越同學,如今他已成功獲得博士學位,其政治觸覺和學術成就,筆者深為折服。

剛過去的4月29日在南京舉行了《香港志》研討會,筆者忝為《香港志》講者之一,有5點推廣建議,還望各方能考慮。

1)司、局長演講時的重要參考。筆者猶記還在梁振英政府出任新聞統籌專員時,梁特首每逢對外演講,經常有機會要引述一些香港的歴史,但都苦於沒有權威歷史/志書作參考。有了《香港志》,這問題迎刃而解。

2)香港公務員入職及升職的必修參考書。現時香港公務員考試,都必定會考《基本法》,但如何用生動事例來闡述《基本法》?《香港志》橫空出世,便可以解決此問題。也唯有把公務員入職和升職與《香港志》一書挂鈎,這本書的歷史觀才能內化成公務員處事的標準,而不會為「港獨」邪說所誤導。

3)香港學校(由小、中到大學)都應是人手必備的參考書。我們要避免重蹈2019的覆轍,避免大量年輕人再被「港獨」邪說及「英國人管治就是好」的歪理所誤導,《香港志》便是很好的「解毒劑」。光是《總述》中提及香港剛開埠時,英國殖民者竟然由1842年10月起至1897年6月合共50多年在香港實施宵禁,規定華人無通行證的晚間不准出門,違者逮捕。這50多年裡因違反宵禁而被逮捕的華人近萬人。連英國人也在1897年官方報告中承認「在每百名被逮捕的華人中,有99名都是無辜的行人和轎夫」。英國殖民者對香港華人的嚴苛,罄竹難書;其醜惡嘴臉,絕對不是今天彭定康口中的「仁慈文明」的英國管治者。另一惡名昭彰的英殖惡法便是《山頂區保留條例》,禁止華人在山頂居住。其中只有何東一位「華人」經港督特許在山頂區居住,即便如此,何東年幼的兒女也經常被外籍小孩排斥,以至他們要由山頂搬走。英國人對香港華人,絕對不是今天彭定康口中的「關心香港」般眷顧,而是赤裸裸的歧視。

從《香港志》資料來作考題

4)和公開考試掛鈎,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應以《香港志》內容為香港歷史及其他相關科目的指定參考書。未來十年,考評局的試卷凡是涉及香港的,都必須從《香港志》一書中的資料來作考題。

5)香港的地產豪門,如果要回饋社會,向我國輸誠,最佳莫如大量購買該書,然後送贈給各大青年中心,及以地產豪門名下的慈善基金資助年輕人以《香港志》為藍本,製作動畫及網劇,透過新媒體平台來推廣香港史,抗衡「港獨」的歪理和其對香港歷史的歪曲。

誠如前特首董建華在《香港志》序言中所云:「自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新安縣志》編修以後,香港地區再無志書,留下了長達二百年的空白」這個空白業已補上,但若沒有推廣,而把這本耗費多位教授心血之好書束之高閣,終不能發揮以史為炬,以史為鑒的作用。然而香港行政權一向由對香港歷史一竅不通,對英式文化盲目膜拜的政務官(AdministrativeOfficer,AO)所把持,他們會推行上述建議嗎?筆者存疑!

原圖:網絡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