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玩轉腦朋友:你的「傻瓜島」沉沒了嗎?

2015.08.02 23:59 生活 樂語

這次先談談筆者個人最喜歡的電影類型--看完能「有所得著」或需要多番推敲才能「get the whole picture」的內容。即使唸文化研究學系的我也常常stereotype了看卡通電影應該沒什麼可長知識之處,純粹是逗孩子笑笑的暑期合家歡作品。彼思(PIXEL)這間公司的作品相信不用介紹大家都耳熟能詳:《海底奇兵》、《怪獸公司》、《怪獸大學》......然而這次的《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卻令我的認知世界有了小改觀:看似五光十色的「小兒科」,卻蘊含了不冷冰冰的「大道理」。

五個情緒角色 主宰喜怒哀樂

情緒、記憶、性格皆感性、虛幻,要為它們設定場景、角色、故事確實不易。電影用了五個「情緒」角色在腦部總部控制中心演活了主宰着我們腦中的喜怒哀樂,一部卡通片,卻讓人耳目一新,這正是電影別出心裁的地方--每個人情緒的總指揮不一,明顯地,戲中主角韋莉的「阿樂」最活躍,塑造了她的樂觀開朗性格。有否留意主角父親的總指揮是「阿燥」;媽媽的則是「阿愁」?

快樂與哀愁從來看似對立,卻都是伴隨人成長的必要元素,韋莉童年快樂無憂,核心記憶當然以阿樂代表的黃色為主,拒絕阿愁觸碰「染藍」核心記憶。但隨著韋莉脫離兒童期成長,需獨自面對各式各樣難題,離開了「總部」的阿樂,經歷了失敗與傷心,然後她終於明白,只有擁有完整的情緒,得到家人的關懷鼓勵,才能解救蛻變,並且與阿愁共創出既藍且黃的全新核心記憶,這樣的描繪不能不說是超級寫實。

快樂與哀愁 童年樂無憂

另外,比較欣賞電影以「記憶球」建起不同的「個性小島」這概念。韋莉小時候和爸媽傻傻的玩一整天;和自創公仔「乒乓」唱歌跳舞自娛。一切一切傻事都成了建構「傻瓜島」的核心記憶。直到一天,幻想樂園破滅;「乒乓」被棄於堆填區;「傻瓜島」傾倒於一瞬。人的成長是殘酷的,「傻瓜島」在這極現實的城市裡往往最快倒下,你還能在「工作島」、「樓市島」之外另闢土地重建起你的「樂觀過活島」嗎?

最近和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經歷某些人生、事業、情感上的變動。有時候,我們不能選擇這些突然降臨的變動,但卻可以調動不同的情緒,用最舒服、安心的姿態面對改變。我想,沒有什麼比「正在經歷」更真實,雖然真實不總是美好,可真實讓我們成長⋯希望你變成自己喜歡的「我」。

圖:玩轉腦朋友劇照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