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鼓文化

2017.07.22 22:00 生活 黃艾

據《黃帝內傳》載:「黃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十里。」由此推斷在原始社會中就已經出現鼓。出土的陶鼓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陶鼓了。陶鼓又稱土鼓,按《禮記·明堂位元》載,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土鼓」,顧名思義,是用陶土燒製成鼓框,再蒙上動物的皮做成的。先民使用的鼓,想必是自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衍化而來。

由於陶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雄壯而且傳聲遠,所以在遠古時代的祭祀、樂舞、征戰、狩獵等活動中多使用之,被尊為通天神器。而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

[caption id="attachment_13930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22"]河南內鄉仰韶文化陶鼓 (左) 及甘肅永登馬家窯文化陶鼓 (右) 河南內鄉仰韶文化陶鼓 (左) 及甘肅永登馬家窯文化陶鼓 (右)[/caption]

1986年,蘭州市博物館在甘青地區徵集了八百餘件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陶器,其中有7件「喇叭形器」。這幾件喇叭形器,一頭大一頭小,大頭呈喇叭口形,小頭近似碗形,中間連接部分是圓柱狀,上下兩端不封口,中通;上下兩端同一側各有一環狀小耳,小埠沿外翻,大端近口處有六個鳥喙狀凸鈕;器物的表面以紅黑兩色彩繪出圖案,圖案是由網格紋、鋸齒紋、漩渦紋、垂幛紋等構成。整體造型與今天蘭州太平鼓極為相似,小端的折沿和大端的凸鈕可以蒙皮為鼓面;上下兩端的小耳可以用來繫繩,用時掛在頸肩處,懸於腰間,所以其應為細腰鼓。

[caption id="attachment_13930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8"]原始陶鼓 (左) 及瑤族陶鼓 (右) 原始陶鼓 (左) 及瑤族陶鼓 (右)[/caption]

學者根據已識別出的陶鼓形態,並結合文獻記載提出陶鼓認定的標準為:鼓框圓形中空;上部有可以蒙革的部位,或為了更好地蒙上皮革而製作的凸棱、凸鈕等附件;上下貫通;器壁上有鏤孔;有便於提攜或可以懸掛的把、耳等附件;有鏤孔或彩繪等精美的裝飾。其中尤以鼓匡和蒙革最為重要。根據這樣的判別標準,從出土的各類平底缸、尖底缸、筒形器、喇叭形器、陶釜、陶罐中,識別出一批數量頗多的陶鼓。這些陶鼓涉獵的考古學文化的,有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後崗一期文化、紅山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秦王寨文化、馬家窯文化、屈家嶺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客省莊文化等;地域上分布在遼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年代上從距今約6,000年至距今約4,000年。人類首件除盛器以外的器具,就是鼓!

[caption id="attachment_13930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魯山段店窑的唐代花釉腰鼓 魯山段店窯的唐代花釉腰鼓[/caption]

腰鼓在唐代廣為流行,唐代的腰鼓亦喜以陶瓷作為鼓材。唐代花釉為鈞窯前身,故也習稱為「唐鈞」、「唐花鈞」。它是以黑釉或黃釉為底釉,上施藍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層施釉裝飾的一種高溫陶瓷釉色,在裝飾效果上與唐三彩有異曲同工之妙。河南魯山窯、黃道窯、禹縣窯、內鄉窯,陝西耀州窯及山西交城窯均有生產。造型以罐類最多,腰鼓最為出名。腰鼓中最負盛名者,應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器形碩大,釉色奔放,長58.9cm,鼓面直徑22.2cm,是國家一級文物。

[caption id="attachment_139306" align="aligncenter" width="530"]廣東湛江市吳川瓦窯村陶鼓 廣東湛江市吳川瓦窯村陶鼓[/caption]

時至今日,廣東湛江市吳川瓦窯村,仍未中斷燒製和使用陶鼓,逢年過節,都用陶鼓配合嗩呐合奏祭神曲調;聞此風傳自唐代,而製陶鼓技術則傳自石灣,真可謂承古爍今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戰國陶鼓)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