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本周日細讀《鄧小平時代》內地版

2023.06.04 16:00 博客 馮煒光

本文刊登之日正是6月4日。香港和海外黃絲當然意難平。但他們對內地有關六四的資訊,很不清楚,甚至是錯誤的。

黃絲津津樂道的是:內地人不知道有「六四事件」?這完全是謬誤。筆者在今年5月初在北京國貿中心的一家全國有名的連鎖書店,買到早在2012年11月1日出版的《鄧小平時代》內地版。這本書由著名學者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所撰。內地簡體字版在寫到1980年代鄧小平的功業時,書中便多次出現「六四」等字眼。由此可見,內地並不避諱這件事。總不能假定在北京核心商業區的大型連鎖書店,會以身試法!筆者撰寫本文時,也能在「微信讀書」上找到本書的電子版作對照。

該書的第二十章名為:《北京:1989》,內裡有關6月3日至4日由長安街至天安門廣場的情況的文字如下:(原文為簡體字)

「據一些傳言說,廣場上有人中彈,但政府發言人否認凌晨4點半到5點半之間廣場上有任何人中彈,這是含蓄地承認了此前可能有人遭到射殺。政府也不否認廣場附近長安街上有人中彈。很多人想搞清楚那天晚上的死亡人數,但各種估計數目出入極大。中國官方在6月4日過去幾天後的報告中說死了200多人,包括20名軍人和23名學生,大約2000人受傷。最初一些外國的報導說死亡數字很大,但後來都承認這是嚴重的誇大。

解放軍和員警在清場之後,花了幾天時間清掃示威期間遍地垃圾的場所並拆毀了『民主女神』像。雖然又與當地市發生了少量扭打,但北京和天安門廣場很快就恢復了令人不安的平靜。」

關於女神像的由來,書中也在之前段落也有描述:

「5月29日晚,面對著毛澤東的畫像,豎起了仿照美國自由女神製作的『民主女神』大型雕像。」

本書開頭的大陸版序言,由傅高義本人用英文撰寫,再由譯者譯為中文,內裡也寫著:

「在西方,『六四』剛過的那些年裡,很多西方人因為對示威被壓制而非常不滿,也就沒有興趣了解鄧小平。20年過去了,很多原來沒有興趣了解鄧小平的西方人,現在也開始願意認真考慮鄧小平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作用。」

可見「六四」這兩字在內地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提。否則譯者大可以用別的描述來代替。

本書其中一節名曰:《騷動的根源》。內裡直指當年群眾和學生的不滿緣由:官倒。傅高義寫道:

「對普通民眾來說,主要的擔憂則是通貨膨脹。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國企職工等拿固定工資的人,看到有錢的私人經商者炫耀其物質財富,推高市場價格,威脅到工薪階層獲得基本溫飽的能力,這讓他們感到不滿。這個問題又因腐敗而加劇:鄉鎮企業的從業者從政府和國有企業獲取短缺的原料和資金以自肥;自主經營的企業家賺到的錢至少部分來自鑽政府的空子。『官倒』想方設法把社會財富裝進自己的腰包,遵紀守法的幹部的收入卻停滯不前。農民工開始紛紛湧入城市,也加劇了通貨膨脹問題。」

對於天安門廣場上學生和群眾的民主自由訴求,書中也描述:

「隨著廣場上的人群越聚越多,悼念活動也開始有了政治意味。4月18日一大早,數百名學生穿過天安門廣場來到人民大會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幾條要求,包括要求更多的民主自由,停止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推翻1986年懲罰抗議者的決定,公開領導人及其子女的資產。」

至於當日令港人動容的學生絕食,書中也有描述:

「5月13日上午,離戈巴契夫訪華還有兩天,激進的學生領袖正發愁如何讓正在消退的運動保持活力,但他們相信戈巴契夫訪華期間不會動他們,於是宣佈了一件中國示威傳統裡前所未有的事情:當天下午開始絕食。一千多名學生步行來到天安門廣場,聲稱政府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不吃飯。」

「據官方統計,從5月13日到24日,共有8205名絕食者被送往醫院治療。由於有良好的醫療照顧,沒有一名學生死亡,但死亡的危險增加了示威運動的戲劇性。

絕食抗議完全出乎中央領導人的預料。5月13日,即絕食開始的當天,為此憂慮的鄧小平會見了趙紫陽和楊尚昆。他說,這場運動拖得太久了,他要求在戈巴契夫抵達之前清空廣場。」

本書也以悲劇來形容六四,有關此事的最後一節名曰:《假如?》

「如此一場悲劇,尋找悲劇直接原因的人將矛頭指向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採用一切必要手段清空廣場的決定。」

「批評學生領袖的人說,假如他們不那樣虛榮,不那麼自視過高,對他們造成的危險那樣無知,悲劇可能不會發生。」

「尋找深層的原因的人將矛頭指向鄧小平和趙紫陽在1988年放任通貨膨脹上升和放鬆對消費品價格控制的決定,這個決定使群眾感到不滿和焦慮。」

傅高義撰寫此書時,六四事件才過去20年,傅的看法是:

「我們都想找出這場悲劇的明確原因,然而事實是我們誰也無法斷定,假如採取另一種做法會發生什麼。再者這一事件才過去20年,對鄧小平的決定造成的長期影響蓋棺定論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確實知道的是,在天安門事件後的20年裡,中國人享受著社會的相對穩定和經濟的快速增長,甚至是奇跡般的增長。小規模的抗議不計其數,領導層對發生更大抗議的危險神經緊繃,但是中國在這20年裡避免了大規模的騷亂。今天,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要比他們在1989年時舒適得多,與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相比,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國際資訊和觀念。教育水準和人均壽命也在繼續迅速提高。由於諸如此類的原因,中國人對民族成就的自豪感遠超上個世紀中的任何時期。」

對於黃絲津津樂道的「中共以經濟增長來鞏固其執政的合法性」,書中也有提及:

「官場腐敗引起的民怨自1989年以來有增無減。很多中國人擔心,沒有更加獨立的媒體和司法制度,很難在控制腐敗上取得進步。很多中國領導人顯然認為,鄧小平把經濟的快速增長與老百姓擁護的增強聯繫在一起是正確的,但他們也擔心一個終極的『假如』:假如在增長的步伐放緩之前,他們無法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取得進展,那將會發生什麼?」

筆者甘作文炒公,是想告訴大家,內地並沒有屏蔽有關「六四」的資訊,至少直到今年5月初北京仍然可以買到這本書。執筆時也能在「微信讀書」找到本書的電子版。因此,當黃絲在本周日意難平時,不妨先了解內地有關此事的資訊。還是那句話:我並不同意黃絲對內地的評論,並希望發表評論時必須基於事實,基於調查研究,尤其對內地實況的研究。

原圖:微信讀書截圖、Pixabay

https://pixabay.com/photos/temple-palace-building-museum-5477462/

https://pixabay.com/photos/red-banner-socialism-flagpole-1028364/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