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特區政府為何會變得愈來愈有為?

2022.12.28 15:00 博客 施永青

97回歸後,基本法為香港提供一國兩制的政經運作模式。其目的在於,待主權回歸中國之後,香港一樣可以繼續為中國大陸提供經濟上的貢獻。為了做到這一點,鄧小平的構思是:除了主權回歸之外,香港其他的一切最好都盡量不變。

「馬照跑,舞照跳」,只是形象化一些的說法,具體的安排是讓香港繼續行資本主義制度,繼續落實以英式普通法為基礎的法治,並對香港人的私有產權以及人身自由作出基本保證。為令這項設想充分落實,北京還讓原先在香港工作的公務員,大部分都可以繼續留任。希望在盡量不變的情況下,香港可以繼續扮演獨有角色,以及發揮其特殊功能。

回歸前,香港聞名於世的是其的「積極不干預政策」,經常被譽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政府只是為商界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已足以吸引很多國際機構來香港設亞太區總部,成效比積極介入市場的新加坡政府還要好。所以,在回歸初期,我從來沒有聽到中央政府有明言,香港應該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曾蔭權任特首時,更把它簡化為「小政府,大市場」政策。到梁振英當特首後,特區政府才變得愈來愈有為。

我想,這種演變既有本地因素,亦有來自北京的因素。

回歸後,香港變得愈來愈民粹主義,議員們為了爭取選票,都積極向政府問責,要求政府做這樣,做那樣。在議員們的催促與脅迫下,政府唯有作出大更多的承擔。在這種情勢下,政府的開支就會愈來愈大,小政府亦逐漸變成大政府了。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眼見香港的發展並不太如理想,在經濟發展上趕不上新加坡,在政治上又與內地產生不少分歧,於是忍不住在不同的層面增加了介入,希望透過更多的行政手段,令香港的發展可以更加融合國家的規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上就明確表示:政府的發展理念已從昔日的「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清晰明確地向「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的方向邁進。他還說,面對環球發展不確定,企業面對的風險增加,傾向減少投資,如果政府不及時補充投入,社會就會動力不足。因此,特區政府不得不比以前變得更有為。

然而,這種發展卻與要保留香港繼續行資本主義的國家原有部署不一致。資本主義的基礎是個人主義;容許個人作自由選擇,市場機制才可以發揮作用;自利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動力。若果由政府來主導,那就一定以社會的整體利益作出發點,在作出全面規劃後,由官員去推行。可是這樣一來,個人自由選擇的空間一定會減少,市場經濟就會讓位給計劃經濟。香港的資本主義特色就會被社會主義特色所代替。這符合國家原有的戰略部署嗎?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7%89%B9%E5%8D%80%E6%94%BF%E5%BA%9C%E7%82%BA%E4%BD%95%E6%9C%83%E8%AE%8A%E5%BE%97%E6%84%88%E4%BE%86%E6%84%88%E6%9C%89%E7%82%BA-/354626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0ea6e95c59a0b8cc86294ea36181d308/stheadline/news_res/2020/07/31/619941/i_src_750401913.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