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黑白灰紅陶

2021.12.18 23:00 生活 黃艾

在不同國家的古陶器出土遣跡皆沒有發現窯爐,先民大都是採用以日曬乾坯體,再在平地堆燒;或埋入以稻殼和稻草作燃料的火堆中燜燒的原始方法製陶。直接把器皿堆放於火上燒製,可以說是與現代製陶過程中的氧化氧氛燒造相類;而將器皿埋入稻殼及堆積灰燼悶燒,就與還原氧氛的功能相似了。

這種在地面上直接堆燒的原始燒製陶技術,中、外少數民族從製作原始生活用品到以後的陶製藝術品,都一直在應用著。以我較熟悉的台灣高山族群便是如此。此外,我國的傣族 、黎族 、藏族 、怒族 、彝族等也普遍應用這種明火燒製技術。中、外各民族製陶皆以自身條件便宜行事,並沒有統一的技術和工藝流程。我在《滿者伯夷赤陶器》一文中已和瓷友介紹過這種明火製陶,或所謂「稻殼燻燒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化學原理,不重複了。

豎穴窯  (左) 橫穴窯 (右)

考古發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  (公元前10000至前7000年),以及仰紹文化時期 (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也有類似今日「升焰窯」的陶窯。但當我看到這種原始的「豎穴窯」和「橫穴窯」的示意圖時,便知道考古學者意下的陶窯,只不過是類似炊具的泥坑,基本上不能稱之為窯,而只是一個「灶」而已,當然,若稱之為「原始窯」也並無不可。

明火平地堆燒法 (左) 濕泥封蓋燜燒 (右)

在露天堆燒,煙火會隨風飄動引致陶坯受熱不均勻,所以成器常常表面顏色會不一致,而且常有夾生現象。而這些原始窯,不論豎、橫,都是以火膛和火道組成,在火道的一頭生火,熱力上升入火膛,火膛的終端便是灶頭。先民從實踐中知道火會向上的特性,而灶又可以把火力集中。而事實上火膛本身便具有吸風作用,有利於提高窯爐溫度到900到1000℃,從而有助陶器的燒結性和排除了夾生現象。

北京故宮藏大汶口文化白陶雙系壺 (左) 及龍山文化黑陶雙系壺 (右)

但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基本是人類的日用器皿,主要材質是含鐵質的黏土,由於燒造工藝的差異,坯體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形成不同效果,便出現了黑、白、灰、紅等不同表徵的陶器。在世界各地發現的陶器,以赤陶出現最早,赤陶就是紅色陶器,前文《瑪雅陶藝》談過的瑪雅陶器,以至我國的仰紹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出土的陶器,都以赤陶器為主。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齊家文化紅陶人形蓋罐(左) 山東省博物館藏大汶口文化紅陶獸形壺 (中)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 (右)

赤陶土中含鐵元素多,以600-800℃左右在露天明火燒製,燒製過程大約歷時2至8小時不等。燒製時器皿與空氣自由接觸,就會形成氧化氣氛,鐵元素就會被氧化為三氧化二鐵 (Ferric oxide Fe2O3),也就是「鐵紅」、是鐵鏽的主要成分。鐵鏽在現代工業用於油漆。有了三氧化二鐵,陶器就呈現出紅色,氧化鐵含量的多少,決定了器皿呈色的深淺,或淡黃、或赤紅不等。

龍山文化時期考古出土有發現黑陶器;黑陶的形成,亦和製作工藝有關。先民在燒製陶器時,堆燒時有以濕泥蓋著坯體,或灶燒時覆蓋灶口,從而形成一個窯室的狀態,產生還原氣氛,濕泥中的水份,或因防乾裂而在灶口洒水的動作,會令窯室內產生濃煙,煙中的炭滲入坯體;而陶坯中的氧化鐵便以氧化亞鐵 (Ferrous oxide FeO)的形態存在;氧化亞鐵呈黑色,現代工業用在化妝品、墨水、瓷釉等,因此成器顏色呈灰黑色了。

瓷友都知道不同的燒成氣氛可令成器產生不同色澤。所以如果燒製過程中通風不暢,或有意減少空氣與坯體接觸,使其氧氣供應不足,就會產生還原氣氛。坯體中的鐵元素,就被還原成四氧化三鐵 (Iron (II,III) oxide Fe3O4) ,四氧化三鐵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現代工業通常用作顏料和拋光劑,有了這種元素,陶器的顏色就會呈現出灰色或者深灰色了。在仰紹文化、龍山文化時期發現的灰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故宮博物院藏唐灰陶畫彩女射獵俑 (左)  西安出土元代黑陶俑 (中) 故宮博物院藏唐黑陶崑崙奴俑 (右)

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都有發現白陶,但以殷墟出土數量最多。白陶呈白色,主要是由於其陶坯中所含氧化鐵的成分比較少,但氧化鎂  (Magnesium Oxide MgO) 或氧化鋁 (Aluminium oxide Al2O3) 的含量又較高,這個成分與瓷土或高嶺土相近。氧化鎂和氧化鋁都是白色固體,氧化鋁也就是「礬土」,也應用在現代製陶業上。如用普通的黏土,800 ℃ 左右時就可以燒成陶器了,但用白黏土,卻需要1000℃ 左右才能成器。因此白陶的出現,可以說是提昇了製坯和燒造的工藝技術。但先民當時並不識之後出現的所謂「瓷」,亦不知原來加了高嶺土,就是元代刻意開發的「二元配方」。當時製陶,只是因利成便,把自然環境材料應用在生產日用器上而已。

 唐代彩繪白陶胡人伎樂俑群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陝西考古研究院藏元代劉元振墓出土的車馬組合灰陶俑)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