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體育熱度不是單靠巿民來維持

2021.08.15 08:00 博客 夏理仁

香港在東京奧運取得歷來最佳成績,合共1金2銀3銅6面獎牌,全城巿民熱血沸騰,當看到體育運動這個軟實力將巿民團結起來,特首林鄭月娥把握時機公布5項支援體育措施,當中包括加快興建體院新設施大樓,成立「能力提升基金」,給學界更多支持,照顧全職運動員求學需要,推動專業和產業化。不過,沒有提及如何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更好的就業安排。

今屆奧運6面獎牌都是由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運動員奪得,足證香港在回歸後所取得的成果,只要得到足夠支持和培育,說明香港是可以出產優秀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同樣是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現在很多家長要求子女參加體育運動,但目的是要為子女報讀名校時可以加分,真正支持子女全力參加體育運動的仍是少數,原因是當上全職運動員,一旦未能取得優異成績,到退役後沒有生活保障,故此很多家長都要求子女專心學業。

林鄭強調支持體育運動不是三分鐘熱度,只要巿民支持體育熱度一定可以持續。政府公布5項體育措施有否經過深思熟慮,還是爭取時間急就章公布?香港職業運動員所面對的問題,政府有沒有深入探討過,香港有1300名運動員,500人是全職運動員,其他業餘、半職業運動員如何能在無後顧之憂下全心全意投入訓練,也應考慮。

香港的體育運動發展比較特別,大部分的體育總會都是依靠一批熱心和熱愛體育人士出錢出力支持,要待該項運動有成績,體育學院才會投入支持,即是精英項目,成為精英運動員當然要在國際賽中取得好成績,但未成精英項目前又如何?

靠政府不要三分鐘熱度

在東奧,香港乒乓球隊女團擊敗德國奪得銅牌,其中38歲德國華裔球手韓瑩,之前是遼寧隊,其後移居德國成為德國球手,同樣38歲的單曉娜也是來自遼寧,兩人是上屆里約奧運德國隊主力。這支德國隊有點像當年的香港女隊,香港孖寶的齊寶華和陳丹蕾,之後的桑亞嬋及王晶等,都是由內地來港,之前在內地接受乒乓球訓練。齊寶華和陳丹蕾當年是靠香港乒總出錢出力培養,之後為香港在國際賽取得好成績,再代表香港參加亞運和全運會等取得佳績,令到乒乓球成為體院其中一個精英項目,獲得更多的訓練資源,一班香港年青運動員有較好的條件下參加這項運動,而且在她們的薰陶下漸漸成長,當然她們仍要靠自己不斷努力及教練悉心訓練下,才能在今屆奧運獲得成果。

從香港乒乓球運動過去逾30年的發展,可以看到支持體育運動是要有長遠的目光和堅持,當年香港乒總經常被批評靠內地球手來爭取成績,現實是,沒有成績是不能成為體院的精英項目,香港的足球就是最佳例子,當體院取消足球項目,連足球場也沒有時,本地球員馬上出現斷層,加上球會沒有青年軍,令到本地足球日漸低落,所以要維持體育熱度不是單靠巿民的熱度,而是靠政府不要三分鐘熱度。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港台片段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