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深圳崛起與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2020.10.23 15:00 博客 施永青

昨文指出,深圳能夠迅速崛起,建基於產權制度的改革。若果中共堅持不讓民間可以擁有生產資料的專屬權、收益權、處置權與交易權等,市場活動根本沒法有序地進行,民企的勢力就不容易取得應有的激勵,導致市場無法有效地進行競爭,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就會難以發揮。

然而,光是有產權界定仍不夠,還需要有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市場機制的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中共若不是願意放棄對人力資源的支配權,深圳就不可能崛起得這麼快。

在改革開放前,大陸有句說話:「做又36,唔做又36」。因為當時的工資一律月薪36元。這樣貌似公平,卻失去了努力的誘因。個人再努力,亦跳不出黨(指中共,下同)訂出來的條條框框。

在那個年代,學生畢業後,需由黨來分配工作。個人的喜好與專長都要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這樣,黨在推行全國性的計劃經濟時,雖然會方便有效一些;但個人的才能可能被埋沒,個人的積極性亦難以發揮,社會的整體營運效益反而低落。

在改革開放前,中共在大陸推行嚴格的戶口制。每個人都只能在戶口所屬地活動。每個地區有自己的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並非全國通用。因此,去別的地方必須事先申請,每到一個地方都先得報戶口,及領取各種各樣的票,否則,就算有現金亦買不到東西。所以,中國當年根本缺乏人口流動,人力資源根本沒法充分利用。

深圳特區的出現,對中國的戶口制度造強烈的衝擊。從深圳特區一開始成立,特區政府就制訂各項政策去吸引全國各地的人才。除了大學生會獲得一定的優惠外,即使普通人也可以隨便來深圳找工作,只需登記,毋須申請。全國有志闖一番新世界的人,都一窩蜂地湧來深圳碰運氣。

初時的確很亂,火車站附近布滿盤川用盡但仍未找到工作的人,有人討吃,有人行騙,有人打劫,情況有點失控。但鄧小平仍堅持要讓中國的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以便共產黨可以把為人民分配工作的責任,交回給個人自己。

有了自己的產權之後,企業可以招聘自己最需要的人才,個人有了選擇工作的自由之後,就會去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這種自由的選擇,效果一定好過由黨委書記來分配工作。如是令深圳的發展遠勝過其他早已發展的城市。

現時,內地其他城市都已仿照深圳那樣,容許外來人來自由找工作。中國的人力資源因而可以自由流動,自行配對,人盡其才的程度因而大大提高。人能夠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工作熱情就會更加高漲,生活的幸福感就會更強。這是一條深圳最值得總結的經驗。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深圳崛起與人力資源自由流動-240098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39731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