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再談廣彩

2020.07.25 23:00 生活 黃艾

廣彩 (Kwon-Glazed Porcelain) 始於康熈年間,當時廣州工匠借鑑西方技術,創製出「銅胎燒琺瑯」,謂之「廣琺瑯」,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繪製瓷器上,採用粉彩技法,仿照西洋風格繪畫,燒製成一個新的外銷品種。

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先直接與廣州洋行訂貨,廣州商人用景德鎮的白瓷素胎,在廣州僱人彩繪後燒製為成品,謂之「廣彩」瓷。當時廣州河南就有不少附屬於洋行的瓷器彩繪作坊;所以廣彩又有「河南彩」之稱。

乾隆、嘉慶、道光廣彩瓷

乾隆時,粉彩顏色就有三十多種,使廣彩變得更多釆多姿。十九世紀初,廣彩開始仿照中國織錦作瓷器裝飾紋樣,此技法謂之「織地」。自從德國邁森瓷廠 (Meißen) 的亨德力•居恩博士 (Dr. Heinrich Kühn) 在1827年發明了「液態金」之後,廣彩便全面使用金水,「織地」遂發展成為「織金地」,形成了近代廣彩金碧輝煌,燦爛絢麗的「織金彩瓷」。

廣彩紋章瓷二款

廣彩的繪畫技法基本上是勾勒平塗,濃色厚彩,把國畫中的工筆、沒骨畫法和西方繪畫的透視技法相結合;注重明暗變化,顏色過渡。在中國風裡隱有濃厚的「洛可可」風,正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

當時瓷廠專門承接出口歐洲定單,除風行的紋章瓷以外,更喜在器皿主題圖案以外繪上花卉、風景、人物等,或滿繪花卉,呈現百花齊放的畫面。至60年代時,嶺南畫派的領軍人物趙少昂、楊善琛於香港粵東磁廠利用白坯作畫低創作,清雅脫俗,是另類藝術品,此乃後話。

60年代楊喜琛作品 (左) 及趙少昂作品 (右)

廣彩常用的顏料大致有水青 (即藍色) 、西紅、大紅、大綠、黃麻、茄紫、金彩。廣彩瓷的斷代,在色彩應用上而言,康熙時期以紅、綠彩為主;雍正則以紅、綠、黃、紫、青等色;乾隆時大量使用金、黃;道光以後則以金彩為主。廣彩傳統上畫面佈局結構豐滿,色調繽紛,邊飾一般接近滿地;反而到了民國則多有留白地。

價值超過一百萬之廣彩 尊(左) 瓶 (中) 罐 (右)

近年我參觀古董展和逛古物店,乾、嘉時代的廣彩瓶、罐類,精品輕易逾百萬港幣,而當日之外銷熱門品種「潘趣碗」,今日品相完好的,店家索價數十萬,而精品則更達二、三百萬之譜。

所謂「潘趣碗」,即英語的 Punch Bowl,口徑一般往往達三、四十公分,西人訂製用作調「雜飲」( punch) 用,故名。「Punch」港人譯作「賓治」,其名源自梵語「panja」,解作「五」,意即由五種不同的飲料做成的混合雞尾酒。此字當時非常普遍,例如印度佛教沙門五戒,就叫「 Panjasila」,引申到很多字源來自梵文的印尼文,其「建國五項原則」,也叫「Pancasila」。此乃題外話了。

價值超過一百萬之十三行圖 (左) 及 仕女圖 (右) 潘趣碗

二戰時百業頹廢,廣彩外銷亦停頓,戰後五、六十年代廣彩在香港、澳門發展蓬勃,1960-1970間,廣彩瓷器工廠紛紛成立,當時光香港瓷廠逾百家,業者過千人。 其中到今天仍由後人經營者,有粵東磁廠,是香港僅存的手繪廣彩作坊。唯70年代美國禁運含鉛瓷器餐具進口,因廣彩的釉彩含有一氧化鉛 (Lead (II) oxide),故令整個廣彩瓷外銷行業一落千丈。

當年的廣彩的低溫 (600-700℃) 燒爐,是以木炭為燃料,瓷胎主要從日本及台灣進口。當時香港亦有白胎陶瓷廠,廠房設在鯉魚門。雖然香港在九龍觀塘茶果嶺亦有高嶺土礦場,但當時製白瓷胎用的瓷土,卻從日本進口。香港的廣彩瓷廠、白瓷胎工廠及高嶺土礦場,都於九十年代停產,走筆至此,不禁唏噓。

東莞市博物館藏廣東外銷廣彩精品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乾隆廣彩潘趣碗正背面)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