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陽光司法——與伯伯聊公義系列(五)

2019.04.12 11:00 博客 鄭久慧

本月初,赴美賣港的陳方安生斥責譚惠珠「枉為人」,又指「譚惠珠說國內司法制度高透明度,符合國際最高標準,呢番說話簡直係侮辱香港人智慧!」

久慧聽後義憤填膺,譚惠珠對內地「陽光司法」的描述句句屬實,中國近年司法成就獲得國際一致肯定,就連「民主阿婆」的祖家英國前最高法院院長廖柏嘉勳爵來華訪問,也對中國法院的信息化程度和司法公開的規模讚歎不已,他指出:「英國法院在信息化建設、線上糾紛處理機制方面,都是落後於中國的。」

有鑑於在反對派肆意抹黑下,香港市民對中國司法制度有很多誤解,久慧以一位記者的角度,花一周時間將去年三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來港宣講的《中國特色的司法文明》講座的兩萬多字內容謄寫出來,全面地用中國「陽光司法」的實例以正視聽,用事實駁斥井底之蛙,撐《逃犯條例》修訂!

以下內容大致來源於姜偉副院長的講座講稿及簡介片內容。

中國智慧法院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是人民司法事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中國努力創造司法運行新模式,具備「司法網絡化、陽光化、智慧化」的特徵,實現法院工作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智慧法院、司法網絡化、數據資源共享實現資源最大化,信息化保障司法質量,提高司法效率。

司法數據集中平台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司法數據集中平台,以5分鐘1次的頻率向這個平台匯集新的案件數據,實時掌握審判。全國3525個法院、10759個人民法庭全部接入法院專網,在同一個平台辦公、辦案、學習交流。中國法院與政府部門的數據平台互相融合,發揮數據對司法的整體效用。

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法院可以直接查詢政府部門及銀行的11類信息,對主要資產查控做到一網打盡。法院構建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網絡,221.5萬人懾於信用懲戒而主動履行義務。懲戒包括限制失信人購買機票動車高鐵車票,限制失信人擔任企業代表人,拒絕失信人辦理貸款,申請信用卡等等。

在互聯網時代下,法院與有關部門共享數據,對特定類型案件一體化處理,積極建立電子訴訟化平台,逐步實現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庭審、網上送達等各類網上服務,使司法更加高效。

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

2017年8月18日,在杭州設立了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100%在線開庭審理,開庭平均用時25分鐘,平均審理期限48天,同樣類型案件如果按照傳統方式審理,需要98天。

杭州互聯網法院專門受理網絡交易,網絡金融,知識產權侵權等領域的訴訟,從立案、送達、舉證、質證、庭審、調解到判決執行,全部在線進行。訴訟平台實現與多個電商平台對接,當事人相關的訂單,支付、物流、投訴信息等,均能直接讀取並且一鍵引入,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通過視頻參加庭審,參與訴訟,解決糾紛。

司法公開 並保障個人企業隱私

智慧法院要求實現司法陽光化,沒有公開則沒有正義。司法由神秘走向公開,是現代司法的基本要求。公平正義不單要實現,還要用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公開的本意就是向社會公開,法庭的審理和宣判允許民眾旁聽。中國司法公開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公開、即時公開、全面公開。

在司法公開的同時,根據法律規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未成年人和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公開審理的案件,應該先提前向社會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開庭時間,和地點,允許旁聽。同時,司法公開注重保護公民、企業信息,例如: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文書不公佈, 公佈裁判文書有的作隱名處理,例如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姓名。公開的裁判文書要刪除當事人的敏感信息和財產信息,例如身份證號碼、車牌號碼、銀行賬戶等信息。

四大司法公開平台

中國依靠互聯網,建成四大公開平台:

  •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
  • 中國庭審公開網
  • 中國裁判文書網
  •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一、中國庭審公開網:法庭直播

司法公開就是要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2017年4月25日,備受關注的《金庸訴江南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索賠500萬》的案件在廣州天河法院開庭審理,廣州中院透過中國庭審公開網、微博、微信,對庭審過程進行同步直播,短短一小時就引來幾萬人圍觀。廣州中院的黃健說:「每個法官都知道,其實互聯網上面,全世界都能看到我的形象,所以我必須都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016年9月,中國庭審公開網正式上線,網民可以隨時觀看法院的庭審直播,內地3500多家法院,均已接入中國庭審信息公開網。主網站及關聯網站總觀看量超過48億次,單場庭審最高觀看量1171萬次。

公正必須以高效為支撐,信息技術的運用正在全面提升審判效率,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次開庭,全景智能語音系統,正在以每分鐘300-350字的速度,自動進行庭審記錄,遲延不超過0.5秒,語音即時被識別為文字,記錄在案。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李誠介紹說:「像我們剛才看到這個案件,因為是一個二審案件,一審已經把案件的電子卷宗推送到我們這裡,我們在二審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直接對這些證據進行一個質證過程,雙方隨講隨翻。」

此外,通過語音喚醒的方式,系統準確的檢索到電子卷宗中,相應的文檔圖像,語音視頻等電子證據,並即時調取同步顯示在法庭上各方的顯示屏幕上。這套系統的運用,使蘇州中院的庭審時間和合議時間,平均縮短了40%。

中國的司法公開正在制度和技術的雙重保障下,實現信息化,常態化。中國透過網絡,微博微信手機電視app, 新聞電視客戶端等方式,向社會提供權威的司法信息和便捷的司法服務,中國司法信息公開的規模和質量在世界範圍內,進步最快,規模最大,在線程度最高。網上直播、將裁判信息上網,是互聯網時代最集中最徹底的方式,表明中國的司法經得起世界網民的圍觀。體現中國法院接受世界監督的高度自覺。

將庭審過程上載到互聯網上,讓司法過程在陽光下運行,讓每一起案件經得起當事人的檢驗,更經得起網民的挑剔,使司法不公無處藏身,網上直播庭審是看得見的公平正義,可回放的法治記憶。將具體案件的審理過程變成了全民的法治公開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

二、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打開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當事人就可以查詢案件進展;打開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就可以查詢失信被執行人網絡司法拍賣等信息。截至2018年初,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累計公佈執行案件信息5007萬條, 公佈失信被執行人996.1萬人次,法院可以實現對網絡司法拍賣的動態管理。

2017年8月10日, 在江蘇鹽城,一塊土地的司法拍賣,引來了5萬多人次的圍觀,兩位買家經過901次出價,最終以26.3億人民幣成交,溢價率57%。網絡司法拍賣,將法院執行財產變現的過程,置於陽光之下,不僅加快了財產處置效率,實現了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也有效地驅除了權力尋租的空間,實現了網絡司法拍賣「零佣金、零投訴、零違法」。

三、中國裁判文書網 

裁判文書上網,是司法公開的重要一環。2013年開通的中國判決文書網  已經公開裁判文書達到4280多萬篇,網站訪問量已經突破133億次,是全球最大且最受矚目的裁判文書公開資料庫。

律師郝惠珍說:「對我們做訴訟的律師來說,先上網搜一搜,首先同樣的事實,我們是什麼樣的案由,我們歸納的焦點是什麼,我們提出來的觀點是什麼,我們爭論的這個具體的爭論點是什麼?這樣我們參考了別人的觀點後,豐富了我們的觀點,這是我感覺特別好的一點。」

將裁判文書上載到互聯網上,當事人可以查到其他類似或者相似案件的處理結果,如果二者一致,敗訴一方就會認可司法裁判,如果兩者不一致,敗訴一方可以據此上訴或者申請再審,有利於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對於司法公開來說,重要的不是裁判結果,而是司法過程和裁判根據。裁判文書是法官對糾紛經過、法例評析、是非對錯、法例適用進行高度總結的文書,我們要加強裁判文書的「釋法說理」機制,不僅讓民眾能看到裁判文書,還要讓民眾看得懂裁判文書。

智慧法院的建設就是要全面提升審判的質量和效率,大量智能審判輔助系統應運而生。2016年5月,石家莊市中級法院二審,審理一起合同糾紛案,廖某曾經因為職務行為簽下欠條,十一年後被債權人告上法庭,要求以個人財產還欠款。由於廖某的原工作單位已經解散,一審支持了原告的訴求,廖某敗訴。

石家莊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楊愛軍說:「案件的特殊性在於只有一個還款證明,而沒有合同。」如果能證明原告是職務行為,那麼他個人就不應該承擔責任還款了。法官楊愛軍求助於智能庭審系統,輸入案件要素,系統就能自動推送相關案例,能從其他法院的判例中找到依據。她發現2013年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法院就受理過相同的案件,該法院的判決是,被告的欠條是職務行為,與原告無直接經濟來往,欠條應該由在職單位負責。在找到這個案例的基礎上,更堅定了法官楊愛軍糾正一審錯誤,改判案子的決心。類似案件推送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法律適用不統一的問題,防止同案不同判。

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研發的「類案智能推送系統」,突破了基於關鍵字的搜索方式,實現了對語意的理解。例如在離婚糾紛案情特徵中,選擇「家暴」和「惡習」,包含「虐待」、「賭博」、「吸毒」等內容的審判文書就會被自動推送。

為保證法律統一實施,江蘇法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自動分析檢察機關起訴書和庭審記錄,提取案件情節信息,並能智能預判量刑結果。此系統支持法官上傳判決書,能自動預測判決結果及計算偏離度,形成了「同案不同判」預警系統,成功預警案件130多起。

行政訴訟案件證據材料龐大複雜,貴州省法院以房屋徵收類案件為切入點,研發了行政審判智能輔助系統。行政案件的重點,是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相關證據資料多為書證,在這個系統中,影響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判要素被逐一梳理,提煉出影響徵收決定合法性的實體要素13個,程序要素14個,使智能輔助系統具備了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初步判斷能力。證據材料掃描進系統後,電腦可以自動掃描識別分析,系統對體現徵收決定的證據材料,自動按照時間進行排序,然後與合法徵收程序的時間順序進行比對。根據時間比對的差異,對可能涉及程序違法的徵收決定作出自動提示。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冉依依說:「那麼我們就提出了一個程序合法時間軸的概念,它通過抓取每一份證據形成的時間,並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自動排列出行政程序的先後順序,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系統就會自動提示報警。」行政判決智能輔助系統試運行以來,不僅辦案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公正的判決也有效化解了行政爭議。

在上海,「智能文書糾錯系統」正在幫助法官避免在裁判文書中出現錯誤,提高審判效率。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陳文婷說:「有了這個裁判文書的智能分析系統之後呢,我們的低級錯誤就能在第一時間被智能分析系統識別出來,可以大大節約我們自己去校對的時間。」

「智能文書糾錯系統」可以對裁判文書中61項要素的智能分析,發現人工評查不易發現的邏輯錯誤、訴訟請求遺漏、法律條文引用錯誤等問題,推進智能化審判,既能讓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從此一鍵搞定,使法官們還將更多精力用於爭議事實的把握,和法律適用的確定上,又能通過大數據的類案指引功能,為法官裁判案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有效規範自由裁量權,確保裁判尺度的統一性。

四、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

智慧法院要求實現司法智能化,智能化可以解決傳統人工手段做不了做不好的事,讓司法變得更公正,更高效,更便捷。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將世界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與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司法工作正進入更透明便捷高效的智慧時代。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內地各個法院的案件信息,庭審信息,都可以隨點隨看,以每個省為單位,以每五分鐘一次的頻率,向平台自動匯集案件數據,數以億計的案件數據,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審判信息資源中心。依托法院專網,中國各級法院,已經實現了網上辦案,案件信息,卷宗信息,從立案到執行,全流程網上流轉,強大的信息技術直接推動了審判流程的再造,和審判質效的提升。

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1305多名債權人同步在線參加庭審,佔了應到有表決權債權人的94.36%。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法律事務辦公室的楊軍說:「事實上最開始的一些信息、文件,都在網站上可以及時查閱,投票結果出來後,電子化的統計也很快,非常高效。」

大數據時代,各部門之間數據的融合和共享,成為司法公正的一大助力。2016年11月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智慧法院暨網絡法治論壇上,與會各國法院達成的《烏鎮共識》強調信息技術是促進提升法院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各國將在司法審判、司法管理和司法決策中積極運用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

中國智慧法院的建設,探索了司法現代化的中國路徑,也為創造更高的司法文明提供了動能。近年來,180多位外國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和大法官來華訪問,對中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印象深刻,認為中國法院的信息化,推進速度最快,網絡覆蓋最全,公開力度最大,智能運用最深。

原圖:HKG報、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ol/politics/2016-08/3357836.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