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視頻

無論來自何地 踩到人講「唔好意思」 不難吧?

2025.08.22 18:00 視頻 徐韋

近日,一段「東鐵鄉音大媽踩港女拒道歉」並高呼「這裡是中國」的短片在網上熱播,再次將香港與內地「矛盾」推到風口浪尖,瞬間引爆輿論漩渦。大媽真正「失格」之處不在無心之失,而在以集體身份為盾牌,將個人教養缺失偷換成地域對立。

港鐵每天閒閒地有幾百客流,99.9%的碰撞本可通過一句「唔好意思」化解。鄉音大媽的野蠻行為本是單一事件,只能反映極少數人的處事風格,偏偏大媽那一句「這裡是中國」,將小事「綁架」為「香港人欺負內地人」的戲碼,將公共空間的摩擦異化為身份對立的集體焦慮,折射出一些人潛意識裡將日常生活「標籤」為文化符號的危險傾向。

長久以來,大眾認識的愛國主義皆體現為「對同胞的尊重」,而非「對錯誤的捍衛」,大媽遭到車廂其他乘客群起而罵之,是自取其辱,只恨她的個人修養問題,連累內地其他同胞要一同「食死貓」。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香港於8月19日發布了一段廣州小男孩在地鐵自行清理傾瀉飲料的視頻,視頻下網民的評論無分香港和內地,都一致讚賞小男孩的承擔。50秒的視頻中不見一絲喧囂,小男孩蹲下身默默擦拭傾瀉飲料的背影,早已將「責任」二字鐫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教養的至高境界,從來不需以「我是某某人」的吼叫證明,更毋需通過辯論來讓人信服。當紙巾伸向污迹的瞬間,無聲的擔當,已詮釋何謂「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教養。當我們停止將「地域」作為行為的藉口,轉而審視自身是否能在公共領域「不添亂」,便是理性融合的起點。

香港和內地雖經歷了太多「標籤」和分化,兩地文化差異經常被放大和對立,但廣州小男孩的故事清楚地說明了大眾對「教養」的讚美是共通的。真正的融合,不在於強求一致,而在於回歸理性,以冷靜與包容面對分歧。港鐵每日承載幾百萬次相遇,每一次摩擦都是檢視兩地融合的契機。無論你來自何地,不小心撞到了,就請講一句「唔好意思」,不難吧?

原圖:網上影片、星島日報圖片

https://reurl.cc/Y331r0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