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颱風「天鴿」給澳門政府的教訓

2017.08.28 22:00 時事 林伯強

十號颱風「天鴿」於上周吹襲珠江口,為沿岸地區帶來嚴重災害,澳門首當其衝,帶來巨大的人命傷亡與經濟損失。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指出颱風「天鴿」的威力可與1962年吹襲香港的颱風「溫黛」相比。因此,本人嘗試把「溫黛」與「天鴿」作出比較,指出兩者相同之處,並提供建議以減少人命傷亡與財產損失。

天鴿溫黛均帶來人命傷亡

第一,「溫黛」吹襲香港期間,每小時平均風速高達133公里,而「天鴿」的最高風速是每小時132公里,兩者均達到颶風水平。第二,「溫黛」為香港引致183死388人受傷,而「天鴿」則為澳門引致10死244人受傷,兩者均帶來人命傷亡。第三,「溫黛」引致風暴潮,掀起6米巨浪,海水倒灌進入吐露港,導致沙田、馬料水、大埔一帶幾乎被徹底摧毀;而「天鴿」吹襲澳門期間,正值天文大潮,海浪接近4米,淹沒多處低窪地區,造成內港與筷子基一帶沿海路段水浸。由此可見,「溫黛」與「天鴿」都屬於強颱風,破壞力驚人。但是,在今時今日,同一個颱風「天鴿」只為香港帶來輕微的破壞,例如杏花邨地底車庫水浸,但沒有造成人命傷亡,卻為澳門帶來如此巨大的傷亡與損失。

溫黛後香港三項防災措施

其實,香港政府在1962年「溫黛」襲港之後,做了一系列的防災措施,才把風災引致的傷亡損失減到最低。第一,改善預警系統。香港天文台在「溫黛」風災之後,引進了先進的偵測儀器,以獲得更準確的氣象數據,從而作出風暴預警。除此以外,香港天文台更設立了多個警告信號,預先通傳災害來臨,讓巿民做好防災措施,例如暴雨警告、山泥傾瀉警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等等。第二,「溫黛」襲港短短兩小時內,錄得200毫米降雨量,造成低窪地區水浸,以及廣泛地區發生山泥傾瀉。在此之後,香港政府成為土力工程處,為全港斜坡進行加固工程,以防暴雨引發山泥傾瀉,例如安裝泥釘支撐斜坡,並以磚石覆蓋斜坡表面;在斜坡上種草,保護斜坡表面;建造擋土牆,支撐陡坡;在斜坡上覆蓋灌漿混凝土,防止水分下滲。其次,渠務署也在巿區多個地方設立地下儲水庫,例如大坑東蓄洪池。每當暴雨成災,山洪暴發的時候,洪水便湧入蓄洪池暫時儲存,待暴水過後,便慢慢排走積水,不會造成巿區水浸。再者,巿區以往在雨季期間,經常因渠道淤塞而造成街道水浸,例如旺角與上環地區曾多次出現水浸。然而,隨着巿區渠道改善工程逐步完成,這些地區街道的水浸問題因而解決。另外,渠務署又為香港主要河道進行疏導工程,例如城門河和屯門河等等。這些河流的河道被拉直、擴闊和挖深,橫切面成梯形或長方形,清除淤泥等等,目的在於加快水流速度,以便洪水能在短時間內排到河口,減少泛濫的機會。第三,颱風通常會帶來風暴潮,有機會淹浸沿岸地區。所以,香港政府在「溫黛」襲港之後,在興建沿岸新巿鎮的時候,特別將海岸線填高,令附近居民不會受到風暴潮影響。

港風災善後值澳政府借鏡

「天鴿」吹襲澳門之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電澳門特首崔世安致以慰問,並向對方表示待風災善後處理完成後,港澳兩地專家能在城巿管理,特別是防止淹水方面加交流。我認為這種做法十分可取,因為香港與澳門屬於沿海城巿,而香港發展比較澳門較早,應變災害能力較佳,實在值得澳門政府借鏡。我期望澳門日後面對巨型風暴的時候,也能做好預防措施,把傷亡與損失減到最低。 原圖:新華網 http://hm.people.com.cn/NMediaFile/2017/0824/MAIN201708241008145953606792609.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