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年代資訊爆炸,大家更加需要學識問「why」。近日網上忽然翻炒「歌手王傑鉛中毒失聲事件」,引起萬千網民關注。大家紛紛重溫王傑失聲後的演唱片段,那把曾經宏亮的沙啞聲線固然令人同情。但究竟在現實的世界裡,鉛中毒是怎樣的一回事?導致失聲的風險又有多大呢?HKG報記者就此作出嚴謹查證,為大家提供「why」的答案。
先來回顧整件事。首先是2010年,王傑接受內地媒體專訪時聲稱,「有些公司的人」在他的飲料裡下毒藥,使他中鉛毒嗓子壞掉,結果花了很多年恢復,但已經無法完全回復本來的聲音。
最近王傑出席內地電視節目《圍爐音樂會》,又重提「中毒」舊事。稱當時他大量脫髮近8成,每日照鏡都會狂哭,也知道誰指使落毒,但他堅持之下,終於康復。
節目出街後,「王傑中毒事件」忽然又「紅」起來,各大小網站專頁爭相報道、轉載,賺得中港台及海外無數歌迷網民的同情,也令大家擔心現實生活中,是否所有人都面對鉛中毒的風險?
HKG報不認識王傑或傳說中有關人物,只是對一杯飲料中鉛毒之說產生興趣。究竟這在科學上成立不成立?風險有多大?值得深究。
人體可中鉛毒當然是實事,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網站指出:鉛可對多個器官及身體功能造成影響...在「長期」接觸下,視乎身體的含鉛量,慢性中鉛毒的影響包括神經系統發展影響、貧血、高血壓、消化系統病徵、腎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受損、生育能力受損和不良懷孕結果......令人不寒而慄。但沒有特別提及對聲帶的侵害。
再看台灣一家診所的網頁上,用了2227字詳述「聲音生病」的原因及預防方法(網址:http://www.ch.com.tw/index.aspx?chapter=AIA961001),並提及「重金屬鉛汞中毒等疾病,均會讓聲音生病」。
究竟以上的「重金屬鉛汞中毒」是什麼一回事?記者特向科普名人曹宏威博士請教。曹博士指出,當中的鉛是一種金屬,汞是我們俗稱的水銀,重金屬是它們的統稱,文中意指鉛丶水銀等重金屬中毒致病例如精神錯亂的同時,聲音會受影響,而不是這些重金屬針對性使聲帶受損。
就王傑事件中的「鉛中毒」作單獨硏究,曹宏威認為人體鉛中毒會導致脫髮,但影響發聲的機會不大,因為鉛會破壞人體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散佈人體各個部位:「如果份量達到足以傷害人體的地步,更加首當其衝的應該是結構精密的腦部,令人精神失常。」
「當然,令聲音改變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煙酒過量或吃得太多煎炸辣嘢,影響聲音的機會都不低過所謂鉛中毒,大家日常生活裡都應該留意。」曹博士進一步指出:「其實鉛是一種不易被排出體外的物質,如果有人希望知道自己多年前是否曾經中招,現在仍可作化驗,一驗就知!」
HKG報記者再向著名醫生李家仁請教此事。李家仁指出醫書上寫明人體中鉛毒的即時反應是嘔吐、腹瀉、沒有小便等,也可能昏迷。而長期攝入則會導致神經系統受損,會便秘、嘔吐、頭痛。
但假如是「飲一杯就導致聲帶受損」的份量,那飲品中應該有很濃的鉛成份,既然有濃濃的金屬味道,一般人飲入口可能馬上吐出來了,飲至聲帶受損的機會有多大呢?李家仁同曹宏威一樣認為機會不大。
對於一般人中鉛毒的可能性,曹博士作出一個假設性的場景:假設現實生活中有人存心放鉛毒,其實不難,例如從鉛球上刮一些鉛粉下來,放到飲料中便可以了,再例如實驗室內常見的硝酸鉛,便是鉛的溶解物。
但若一次過放大量入飲品內,便會飲到一陣明顯的化學怪味,飲的人馬上就會發現,所以不大可能一次過大量攝入,「飲一杯就導致聲帶受損」機會不大。在這方面,曹博士與李家仁的推論不謀而合。
所以一般所謂的中鉛毒,都是長期少量攝入,在身體累積的結果。而因為鉛不易從體內排出,所以長期攝入的影響頗大,例如精神錯亂、沒精打彩等,別人從外觀上判別,會看到他/她精神靡萎,嘴唇發黑。
事實上,鉛這種物質可謂無處不在,在我們日常進食的食物及大自然環境裡,都有少量的鉛,現代人認識到鉛的危害,都會盡量避免過量吸入。例如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避免吞食化妝品等等。現時市面上的食品,甚至食物包裝袋的鉛含量都有嚴格上限,食安部門定時抽檢,以防民眾過量攝入。
但古人對此沒有充份認識,歷史上因慢性鉛中毒而死的人多不勝數。例如18世紀歐洲貴族曾時興在酒內放鉛加甜,飲用加鉛的砵酒,結果導致不少人鉛中毒。
再問有沒有其他金屬放射性物質會導致人變啞?曹博士笑言,冇聽過,現實世界裡是沒有「毒啞藥」這一回事的,一來就是「毒死藥」,因很難控制毒性在局部,除非故意動手術切除聲帶,但應該沒有人這樣做吧?所以來來去去,對聲帶構成最大威脅的,還是煎炸辣酒等刺激性東西吧。
至於前文提及的「汞」,即水銀,在香港不時發生少量中毒事件,絕大部分是使用不合格化妝品時,透過皮膚吸收而發生的過敏個案,嚴重者會導致身體麻木丶震顫。若長期少量吸收,則會導致視丶聽丶味丶嗅等功能及神經系統受損。但正常在香港市面上出售的品牌化妝品都符合法例要求,大家只要光顧有信譽的商戶,外出旅行時不要亂買及使用無牌化妝品,就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把水銀放到飲品中落毒,其實不太可能,因為它不溶於水,而且一接觸空氣就會蒸發,想溝都溝唔到,根本不可能「飲汞」。
至於「誤食汞」的幾乎惟一可能性,是在測體溫時不慎咬斷温度計,但近年香港愈來愈少使用水銀溫度計,這類事故已變得十分罕見。口服汞化合物在短短幾分鐘會即時引起急性腐蝕性口腔及胃腸炎丶灼痛,更有嘔吐丶腹痛及肚瀉等現象。如沒有急救,可引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隨著年齡時間過去,聲帶及嗓子有所改變不是什麼奇事,畢竟更紅的歌手也有經歷過。例如法蘭仙納杜拉,甚至高音歌王如Pavarotti 也有經歷改變。
至於一杯飲料中鉛毒變聲,以科學來說,似乎成立機會不大!王傑的聲線嗓子確實有所改變,只要在網上找找他早期和最近唱歌來比較一下就聽到了。假如一如他所說是中鉛毒,只要一個檢驗就可以水落石出。無論如何,相信支持他的朋友們會繼續捧場,欣賞他的演出吧。
原圖:http://kenh14cdn.com/2016/hg3-1461646687854.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