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爭入名校的另類看法

2017.06.21 17:15 時事 阿爸父

近日和一位師兄下午茶,他已取得香港一家大學終身教席,也獲多個政府頒授的榮譽勛章。當問及他的育兒心得,他分享說從來不為孩子們的求學在背後「發功」,例如不會為孩子入中、小學名校而幕後拉關係。他解釋說,孩子們早晚必須面對社會的殘酷競爭,早點讓他們認識現實更好,不要待他們大學畢業後,於工作期間才經歷世情。

然而,他鼓勵孩子始終須出外留學,無論是中學或大學階段都好,不管到台灣、大陸或歐美國家,總之讓孩子經歷真正獨立自主生活,體驗海外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更重要是他們其實對各種事情和我們都不一定有相同想法,出國留學最容易培養這種世界觀和同理心。

澳門也是留學點

我認同前輩的看法,回頭看自己也不是band 1學校畢業,社會人脈也不是基礎教育時的遺產。今天贏在起跑線的理論風行,若千方百計爭取名校,父母要拜託關係,家長很累;部分孩子進校不適應也一樣很累的。現在當中小學校管理層的老師和校長都是presentable的(如台型好、演說好),我反而希望挖掘他們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是否都有heart,有教無類激勵他們發展。但這不是一兩次見面會就可知道。有朋友的女孩進入band 2頭的學校,但高中選錯科目後的成績一落千丈(估計學校管理層想打入band 1俱樂部),老師的反應竟是很快請學生考慮轉校,而不是開補底班,或會同家長、社工、各科老師會議找出學生退步原因。

至於出外留學的機會很多,之前談過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個留學講座或展覽。不過,最近發現澳門也是其中一個選擇。當地職場長期缺乏人才供應,部分學校也是英語授課,如果職業導向為先的學生,也可考慮澳門為留學點。香港學校對當地教育系統不算熟悉,港生比例佔澳門大專院校的比例很低,隨著港珠澳大橋快將通車,兩地教育系統應該加深接觸聯繫。

原圖: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6/02/ED1706020002.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