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再來一次#【選戰過後】解讀「曾俊華現象」本土2.0山雨欲來

2017.04.09 20:00 時事 港女政傳

特首選舉結束了,「網絡紅人」曾俊華以365票輸給得到777票的林鄭月娥。對於贏家,港女不再讚美了,反而想在選舉結束後,和大家聊兩個問題: 第一,該如何評說這次特首選舉出現的「曾俊華現象」? 第二,為什麼會出現「曾俊華現象」?

網媒評曾俊華現象兩極化

關於「曾俊華現象」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見於網媒「眾新聞」3月19日評論文章《著了魔的曾俊華團隊》,文章稱「曾俊華現象,其實只是仇恨的鏡像」,懂得掌握網絡生態的曾俊華團隊,一方面將自己裝扮成沒有權勢,沒有攻擊力的「小薯仔」(Small Potato),但另一方面卻到處對別的候選人,口誅筆伐,文章甚至認為,沒有能力管控支持者的曾俊華,其製造撕裂的能力比林鄭月娥更甚。 而網媒「香港獨立媒體網」署名Ricky Hui的作者2月24日發表的《「曾俊華現象」 反思民主運動的方向》卻有另一種說法。文章稱,曾俊華受市民歡迎,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發自內心的動員」,其參選為近年來的政治鬥爭帶來新的選擇,「他(曾俊華)不只代表某個陣營跟某個陣營的競爭,他更像一個有趣的人,親民、貼地、有家庭生活、教劍擊、耍武術等,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為捍衛私利  標榜「反價值」

學者沈旭輝3月27日發表於《信報》的文章《「中產品味政治學」:曾俊華與昂山素姬》中稱,曾俊華象徵了英國殖民時代的「文明核心價值」,例如程序公義、政治中立、專業主義、精英吸納等,一切都和回歸後的效率主義、政治正確、敵我矛盾相對照。雖然對一般人而言,其實兩種政治倫理的客觀結果,根本沒有太大差別,樓價一樣高企,政治依然小圈子,但前者畢竟代表了和「文明世界」的接軌。 這種說法值得商榷之處在於不符合現實情況,曾俊華的競爭對手林鄭月娥也來自政府,資歷與能力在其之上,看她當選後已經多次表明香港要「修補撕裂」要「團結」,加上她對特區之事瞭如指掌,就知道她對程序公義、政治中立、專業主義和吸納精英等的信奉,不會在曾俊華之下。 那為什麼沈旭輝要標榜「曾俊華現象」呢?文章接著說:因為曾俊華所代表的「反價值」,偏偏是中國需要的。這也是結構性的全球化現象:無論是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還是各地興起的本土主義,都反映世界已經被全球化撕裂為兩個階層:能夠受惠於一體化、職業和地域自由流動、和世界各地「互聯互通」的精英,以及被這潮流淘汰、期望自己政府捍衛自己利益的另一群人。 可見,曾俊華現象的價值,或者說可被反對派接受的原因,就在於「(反)中國價值」,但何謂「中國價值」?沈旭輝沒說,但可以推斷,反抗所謂「中國價值」的「香港價值」就是「被潮流淘汰、期望自己政府捍衛自己利益的另一群人」。 難道沈的文章在暗示,曾俊華的支持者,是「廢青」居多?若是,那麼其不能當選,反而是捍衛了香港人希望保留的「文明核心價值觀」!不過,從「自己政府捍衛自己利益」的邏輯出發,我們還可以多說兩句。

「自決」瞄準「社區」  燃星星之火

曾俊華競選團隊之所以取得成功,不能忽略香港社會的整體環境。「佔中」後,公民團體、學者和政黨成員2015年6月組成「社區公民約章運動」,倡導「命運自主 社區開始」,並且將「社區公民」、「社區自主」、「社區經濟」、「社區參與」及「革新體制」這五大主張,統籌在「自己香港/社區自己救」這一「理念」之下,經各式各樣的議題,進入社區,發起了一波波的「自主行動」,每個行動的規模都不大,以至於主流媒體都不會報道。 除此之外,由《香港革新論》一書主編方志恆牽頭,與該書的作者群在2016年8月成立「民間自治計劃」,該計劃是一個公民參與平台,以「眾包」(Crowdsourcing)為手段,將社區內的項目包裝為眾籌項目,邀請當區甚至全港市民參與籌款,推動有關項目的實施,實現「『自己香港一齊救』的民間自治想像」。 主辦「民間自治計劃」的WeMaker是一個新時代的網絡社群,中文名稱是「香港革新」。其團隊發起人幾乎都是《香港革新論》的作者,包括創辦人方志恆、總幹事房吉祥、還有三名副總幹事周日東、鄺英豪、施家潤。 現時的項目包括共廚家作、桂林日市、「同.伴.行」探訪員計劃、實驗農夫和西環體育館等。籌款項目數額小,也不會進入主流媒體的法眼。 先不展開討論「民間自治計劃」,我們看到,標榜「自決」的「社區公民約章運動」,以及主張「自治」的「民間自治計劃」,都將矛頭對準社區,這裡說的社區,包括「實體」社區,即18個行政區,另外,還包括「網絡社區」,可以說網絡社群營造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而營造的理論依據,或曰理念,就是從「自己香港自己救」到「自己社區自己救」,再通過社區「自救」,升級為「自己政府自己選」。如果我們說「自己香港自己救」還是「本土思潮」的延續,那麼由此過度到「自己政府自己救」和「自己政府自己選」,則由「本土」演變為「分離」。

大玩政治網紅  為「獨派」打開缺口

了解了這個社會政治背景,我們再分析曾俊華的選舉工程時,就會理解到只要他的競選團隊能夠迎合上述「理念」,認同網絡社區營造的主流趨勢,即「自己XX自己X」,就能夠捧出一個「政治網絡紅人」。 曾俊華粉絲專頁「薯仔」的建立,便來自近年來當紅的政治理念:我們都是XXX,在特首選舉的語境中,這句口號就是「我們都是薯仔」,是不起眼卻希望改變社會的「小薯仔」。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快速建立互信的網絡社區原則下,雖然「XX不代表我」,但卻可以「我們都是XXX」。 正如曾俊華在落選後發表演說中所講,「我是不是曾俊華,並不要緊,與其只是將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不如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這句話說對了九成,是不是曾俊華真的不要緊,只要願意迎合非建制佔主導力量的網絡主流話語,也可以成為炙手可熱的「政治網紅」。 比如退而不休,言論愈見失控的立法會前主席、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他在Facebook的世界裡一步步脫下建制皮囊,如獲新生的他如魚得水,名副其實成為一個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時時發表怪論,雖然人氣遠不如黃之鋒,但卻也完成華麗轉身,成為「政治網紅」。 在這個意義上,港女當然認同眾論者說的,要循政治、法理層面尋求「港獨」幾乎不可能,因為最起碼還有中央把關,還有法律把關。 可是,如果「港獨」從網絡世界層面打開缺口呢?比如尋求「文化港獨/次文化港獨」,則未必不可能成功,建制派基本失掉了網絡輿論的陣地,失去了制訂規則的權力,而且在可見的未來,港女還沒有看到建制派扭轉局面的決心。 建制派的輿論和論述要能面對全港市民,才能讓每個建制陣營的朋友挺起胸膛。挺起胸膛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姿態賦予支持者某種天然和合法性、認受性。 舉個例子,在選舉中風頭盡出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政治助理「阿聰」羅永聰,就是這次選戰中第二個被捧紅的人,因為深諳且願意配合網絡生態的遊戲規則,他成為「網紅」,有了玩「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應線下實體)的入門券。 「阿聰」上周六(4月1日)將在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發表講座,相信也有很多求知若渴的新一代新聞界專業人士蜂擁而至,聽他講講網絡世界的遊戲規則。

「本土派」勢打文化滲透戰

說句題外話,上周有人問港女如何看待「本土派」的未來發展?有朋友說,傳統反對派在這次的選戰中,出現策略性的重大失誤,實際上,網絡上已有不少非建制支持者對「民主300+」全投曾俊華表示不滿。 相信「網紅」熱潮過後,參與這次策略性投票的非建制政黨、政客將退居二線,二線也可以是在立法會內繼續扮演角色,淡出政治鬥爭的主場;而與此同時,「自決派」和「港獨派」將重新佔領網絡世界。 也許有人說,「港獨」不符合英美的利益,所以外部勢力不會繼續支持;此外,由於「港獨」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香港人也不會支持。那麼,如果「港獨」的繼續操作是以內容上進行文化滲透,手段上革新網絡技術呢?它還有沒有繼續存在的空間?將會如何發展呢?我們也拉闊想像,就看看他們能搞個什麼O2O出來! 現在是香港充滿可能的關鍵時刻,什麼荒唐的劇本都能上演,而新的行政長官,妳會如何接招? 原載︰ http://mp.weixin.qq.com/s/Rgdm7irFe65xIoxDBXcO6Q 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