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視頻

踏入戰略反攻階段後 中國只進不退

2025.10.18 16:00 視頻 曾財安

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兩黨放下黨派路線之爭再度合作,攜手抗擊企圖鯨吞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遺憾的是,蔣介石誤信「速勝論」,在敵我強弱絕對懸殊的形勢下,竟然集中幾乎所有國民黨正規軍精銳,在上海一帶與日軍進行大兵團會戰,史稱「八一三淞滬會戰」。

正所謂小敵之堅,大敵之擒,弱者堅持正面戰鬥,就為強敵製造了集中殲滅的好機會。1937年8月,蔣介石出動75萬軍隊、180架戰機、17輛戰車等,於除公共租界與法租界外的上海,以及蘇州、無錫部分地區,與35萬日軍血戰了3個月。中國軍隊雖然英勇浴血奮戰3個多月,但終因傷亡慘重(25-30萬人)而不得不主動撤出戰鬥。在此役中,不少軍隊單位被團滅,僥倖存活下來的很多都不成建制,抗日力量空前衰弱。這就導致日軍於同年12月進犯南京時,中國軍隊沒辦法做出有效抵抗,30萬同胞慘被殘殺。蔣介石違反兵家智慧,結果惹出巨禍。

「八一三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連續慘敗之後,「速勝論」破產,神州大地旋即被「亡國論」歪風籠罩。一些人認為,以中日兩國的國力及軍隊素質對比,中國難逃戰敗亡國的命運,倒不如趁早投降,或者可以減輕傷亡破壞。就在此國民抗戰意志消沉,軍心不振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席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發表了以《論持久戰》為題的長篇演講。8月,《論持久戰》在上海《每日譯報》和《導報》公開發表,既堅定了民意,又振奮了軍心,一時間洛陽紙貴。歷史不會重複,但常常會押韻,新中國幾十年來抗擊美西方國家圍堵打壓的節奏,與抗日戰爭非常相似,都是立足於《論持久戰》的智慧。

《論持久戰》博大精深,當然沒有可能在此詳細剖析,只能節錄精髓而談。毛主席指出,「…敵強我弱,我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它缺點,我尚有其它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後勝利,…敵則將最後失敗…。」換句話說,敵人固然有優點,但也有缺點,反之我們中國也是如此,只要我們通過努力削弱敵人的優點,擴大其缺點,同時加強自己的優點,克服缺點,時間一長,強弱逆轉,敵人就會失敗。

當年是日本,如今是美國,只要我們按毛主席的智慧而行,在演繹上因時制宜,靈活變通,勝利必屬我們。《論持久戰》把持久戰爭科學化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時期;第三個階段則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時期。

從1949年至2012年11月十八大這60多年,我國一直處於戰略防禦時期。期間我們伐謀伐交,以廉價勞動力及土地、低稅收、龐大消費市場等優點來換取現代化的門票,先後從蘇聯、美西方國家學習工業化的本領,一步一個腳印進入現代化發展。1950年,我國的GDP僅為0.24萬億美元(下同),至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時增加至0.95萬億,增速雖不大,但大多數重工業關鍵領域都已經紮下了根基。

改革開放時,我國奉行「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原則,集中吸收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先發經驗,不斷擴大自身的優點。此後,我國拉近與美西方國家差距的速度不斷加快,在30多年間GDP平均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追趕,至2012年時已達8.7萬億,34年間翻了9倍,已經是美國16.25萬億的53.5%,更遠遠超越了同時期的德國、英國、法國。因為力量對比起了深刻的變化,美西方世界對華的戰略姿態也漸趨保守,我國順理成章進入第二階段的準備反攻時期。

美西方國家也看到我國崛起的勢頭無比迅猛,雖然為了本身的利益繼續與我們大做生意,但卻在製造業的高新科技領域聯手卡我們的脖子,死活不肯轉讓,多高的價錢也不行。但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美國華爾街貪婪大鱷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摧毀了美西方國家的高新科技聯手封鎖,很多陷入絕境的歐洲國家與企業為了生存,被迫出賣除了最最尖端技術外的所有東西。他們以為,沒有這些最最尖端技術,中國會是得物無所用。不過,他們低估了中國人的智慧,更忽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點。中國集中全國英才,在中央的領導下在各領域實行逆向研發,很快便引來了突破,而且水準更遠勝原來。

中美博弈中國終將獲勝

2015年,我國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更加鞏固製造業國家地位,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從此,準備反攻進入了快車道。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 2019年,中國成為全球擁有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和666個工業小類的唯一一個國家。那時,我國的發展勢頭雖然銳不可當,但在一些頂端的製造技術方面如晶片、隱形戰機、渦扇發動機等仍存在短板,仍未完全準備好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我國於是繼續為戰略反攻做最後一公里的準備,但在國際事務上開始採取與國力相符的行動。

2024年年中,《中國製造2025》第一階段目標提前到達,我國在光刻機研發、晶片製造技術、AI、氦氣生產等短板上取得關鍵突破,美西方世界再也沒有其它能卡我們脖子的手段。同時,我國的各種跨時代軍事裝備如六代機、電磁彈射母艦與兩棲攻擊艦、人形機械人、無人機群、無人狗等護國神劍井噴而出,跨時代的戰力沒有國家膽敢挑戰。2025年,我國昂然進入《論持久戰》的戰略反攻階段。

面對美國無日無之的強盜打壓行為,我國一改以往的忍讓求同存異態度,採用針鋒相對甚至主動出擊的反制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有:出臺稀土及其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拒絕購買美國黃豆、與澳洲必和必拓的鐵礦石交易硬性規定,不再使用美元而是人民幣、有力支持委內瑞拉抵抗美國的侵略威脅、對美國輪船停靠中國港口實施對等額外費用等。就算在特朗普及其親信官員近日來的一片緩和聲中,我國都採取應該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堅決姿態,甚至拒絕接聽美國貿易代表葛裡爾打來的求和電話,如此強硬的做法前所未見。《孫子兵法.軍形篇》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以此觀之,中美的勝負已定!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