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中東深化交流合作,正處有利的歷史時機。」這是財政司司長在今天(8月24日)發表的網誌的其中一句話。陳茂波昨(8月23日)晚到香港大球場,觀看「沙特超級盃」,並附上了與效力沙特球會艾納斯的葡萄牙球王C朗拿度握手的照片,他由此談到這此賽事首次在東亞舉辦,並且選址香港別具意義。他引述沙特主辦機構者,對方表示,他們不僅考慮香港國際化的特點,更著重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以至整個中國和亞洲的角色及地位。
陳茂波給了大家一些數字:去年來自海灣地區國家的訪港旅客人數,按年增加七成,今年首七個月再增逾一半;去年10月復航的「香港——利雅得」直航航班,同樣經常客滿,有增加班次空間;香港與海灣地區雙邊貿易總額去年達1,500億港元,過去5年年均增長約11%;同時,香港是阿聯酋第七大貿易夥伴。陳又指,港府正加緊推進在沙特利雅得開設經貿辦,進一步促進香港跟中東和北非之間的經貿和文化關係。
因此,陳茂波認為,香港與中東深化交流合作正處有利歷史時機。他分析,由於國家積極推動與「全球南方」國家加強合作,力求與各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讓香港可更全面發揮在「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他指近年多個中東國家均提出發展願景藍圖,目標是在能源產業以外實現經濟多元化,加速基建以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金融及創新科技相關領域,這個情況為香港金融、創科與其他專業服務帶來新機遇。
另一方面,陳茂波指出,近年地緣政治發展也讓中東投資者感到有必要增加在美歐以外地區的投資,從而分散風險。由於香港市場國際化,加上跟內地市場高效互聯,是中東投資者實現多元資產配置及財資管理的理想平台。
陳茂波用數字證明香港的角色。他提到,兩隻追蹤沙特市場的ETF已在港交所上市,而兩隻追縱港股的ETF亦在沙特交易所上市。而截至上周,兩隻港股ETF市值合共超過160億港元,自上市以來,已經上升約三成。同時,由於港股交投暢旺,近日多隻在港上市集資的新股,都有中東資金作為其基石投資者,投資金額均逾億美元。他又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指出沙特、科威特及巴林三個海灣地區國家,對香港證券投資的頭寸,於前年增至63億美元,5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7%。
這些數字,都足以證明,香港與中東地區的交流日增,互惠互利的時代。回想數年以前,有心人刻意鼓吹香港變成所謂「金融中心遺址」,現在看到港股市場熾熱的交易,再看香港與中東地區的交易往來,通通證明那些唱衰香港的言論,再次不攻自破。期待香港繼續深耕海灣地區市場,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煥發更大光芒!
原圖:財政司司長網誌
https://www.fso.gov.hk/chi/blog/blog20250824.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