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港應積極吸引台灣遊客
既利經濟更助兩岸融合

2025.08.15 23:00 博客 獨孤帆

特首李家超將於9月發表施政報告,振興本地經濟相信是全港市民的心聲。而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復甦速度理想,其中入境的台灣旅客更有可喜的增長,人數僅次於內地遊客,已經成為香港第二大客源市場。香港應該加大資源開拓台灣市場。

若更多台灣遊客來港不僅可以減少對內地旅客的過度依賴,也可借此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透過港台兩地居民的旅遊、文化和商務互動,促進交流,長遠有助兩岸四地的融合。

香港和台灣因為地理接近和文化同源,兩地的民間交流其實很密切。多年來彼此在電影、音樂、文學、藝術、媒體和飲食等領域都互相影響,促進各自的文化多樣化和創新。只不過自從民進黨蔡英文和她的繼任人賴清德相繼上台之後,推行更激進的台獨政策,又抺黑香港的「一國兩制」,連帶港台兩地的民間交流也受到影響。

香港經歷過社會動亂和新冠疫情之後,由亂到治,現正邁向由治及興,經濟發展重拾動能。國際金融機構和特區政府近期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都十分亮麗,是對政治抹黑香港前景的有力反擊。加上這幾年本地的文娛康體軟件和硬件也改進了不少,有條件吸納更多入境旅客。

而台灣也剛剛經歷了一次政治震動﹐民進黨發起的「24+1」大罷免行動全軍覆沒,台灣民眾沒有罷免24位國民黨民代和新竹市長高虹安。這個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厭倦了執政民進黨長期不理民生、不懂治理,只懂操縱媒體、挑起情緒、製造對立的政治把戲。當地民眾今次作出較理性的選擇,是對民進黨的一次極大挫敗,也不致讓台灣政局陷入更混亂的景況。這個發展也有利海峽兩岸未來的民間交流。

資料顯示,2024年訪港旅客的數字接近 4,500 萬人次,較2023 年上升31%;而當中台灣旅客來港人次達124萬,較2023年多出接近54%。今年1-2月,台灣旅客人數達25.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33%。另外,雖然去年入境旅客在香港的消費較前年大幅下跌20%,但台灣遊客的人均消費達港幣6600元,比內地遊客的人均消費5000元為高,值得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開發台灣市場。

一直以來,香港借著亞洲國際大都會之名,舉辧很多蜚聲國際的體育和文化盛事。而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體育基建-啟德體育園今年3月啟用之後,文娛體育活動又多了一個更廣闊的舞台,令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和渣打香港馬拉松等國際盛事得以擴大規模,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美譽。

啟德體育園開幕至今為香港帶來多場精彩的國際巨星表演和頂尖體育賽事。例如上星期,四支世界足球勁旅AC米蘭、利物浦、熱刺和阿仙奴先後在啟德踢友誼賽,吸引大批國際和本地球迷捧場,令全城掀起熱潮。今個月中旬還會有沙特超級盃首度移師香港舉行,4支沙特阿拉伯足球聯賽頂級球隊於香港大球場爭冠,體育盛事停不了!

另外,原來的紅磡體育館也重新定位, 優先舉辦演唱會,為主辦單位提供更多檔期,全力打造演唱會經濟。未來香港將會迎來更多本地和國際級歌星演唱會,自然有利大中華地區的歌影視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專程過來看演唱會的內地和台灣遊客。

此外,香港書展、動漫電玩節、賽馬活動、6隻大熊貓,以及多個國際中心的名號包括金融中心、高等教育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創新科技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航空樞紐、國際調解院總部等等均處處凸顯香港中西合壁的優勢,是吸引入境旅客的亮點。香港高度國際化之餘,又保留濃厚的東方色彩,是台灣消閒和商務旅客的至愛。

筆者兩年多前認識一對從台灣來香港旅遊的姊妹花,兩人都是教導年青人的老師,從她們身上可以一窺年輕一代台灣人的旅遊口味。她們說,雖然香港的物價高昂,但每次來港旅遊都有不同的體驗,是值得一再遊覽的好地方。妹妹劉宇婕第一次來香港旅遊是因為獲得香港中國日報一項大學新聞獎,獲贈的獎品中包括免費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入場券。因為香港實在太好玩,所以之後與姊姊祺筠再重臨香江,體驗多一次「步伐明快、新舊碰撞、中西融合和文化魅力強烈」的亞洲盛事之都的城市風采。

兩姊妹說很多台灣人都像她們一樣是觀看港產電影和電視劇長大,熟悉港星,也喜歡飲茶和其他港式美食,加上兩地語言接近、文化相通,因此對香港懷有一種「既是他者,又像親人」的親切感。

她們異口同聲稱讚一般香港人對台灣人都很親切,樂於助人,「讓我們感受到文化之間微妙卻真實的情感連結。」然而,兩姊妹認為香港一些餐廳服務員「性格比較急」,  對外來遊客較為冷漠和沒有耐性,令遊客感覺自己被嫌棄或受到有區別的對待。 筆者去過台灣三次,也偶然北上大灣區消費,台灣和大灣區的餐飲服務體貼親切,食物價廉物美,性價比遠勝香港,自然明白劉氏姊妹的感受。香港當然有本身的難處,例如租金昂貴和人手不足,但真的要在服務態度方面急起直追,否則連排一、二位的內地與台灣遊客都抱怨,大批本地人又經常北上消費,本地的餐飲零售業如何有競爭性呢!

她們都稱讚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有很多優點,例如城市節奏快速而有效率、治安優良和有秩序、公共交通方便快捷,令遊客一日可以去多個景點。姊姊祺筠說:「香港身為國際城市,融合中西文化,旅客容易遇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特別對自由行旅客而言,其便利性與資訊透明度極高,也容易獲得陌生人的協助」。

宇婕則鍾情集合中式感性和西式美學於一身的香港街頭:「老舊的街道旁邊是聳立的高樓大廈,或是在都市鬧區會出現復古的叮叮車和小巴士......有許多復古小店、特色小店或是老店,對於喜歡獨特或懷舊的遊客是一個寶地....可以來一趟高級購物、也可以來一次文化藝術深度旅遊特色探索、街邊小店也可以挖到寶、美食獨特令人回味、免稅商店吸引」。

香港可助台灣「走進內地、連結全球」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9日至21日舉行,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香港將承辦其中8個競賽項目。 這也是一個好機會吸引台灣遊客來香港。劉氏姊妹同意這個體育盛會對台灣旅客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來大陸與台灣在文化與地緣是相近,二來大陸美景處處,台灣遊客在觀賞高水準的體育活動之餘,可以順道遊覽港澳和大灣區的景點。「關鍵在於是否能推出針對台灣旅客的套票、跨境交通便利化、入境簽證與購票平臺整合等措施,並加強宣傳與保障......香港旅遊規劃可以跟周遭城市一同合作,把香港當中繼站,會讓許多本來目的地不是香港的人被吸引,間接讓他們有了下次要來港旅行的意願」。

宇婕曾去過山東省參加「孫子兵法青年辯論賽」,以及贏過香港中國日報舉辦的大學新聞獎,對大陸有一定瞭解,也很想去探索大陸的文化歷史、名勝風景、多元民族和美食。但她也說出海峽兩岸一個現實的問題: 兩岸政治關係持續緊張令台灣群衆對大陸有三種看法: 喜歡大陸並頻繁去大陸旅行的人、喜歡大陸某些文化特色但因為政治原因,一直沒有意願去的人,以及完全排斥大陸的人。 她說,要拓展台灣人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的市場,應該集中資源向第二種台灣人推廣,因為即使這類台灣人因為政治立場而不喜歡大陸,但對港澳兩個特區還是有好感,尤其是香港,不妨加以利用這個有利因素。

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交通樞紐可以在「一國兩制」下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超級聯繫人方面,可以推出「台灣–香港–大灣區」一程多站行程,吸引台灣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另外,也可以成為海峽兩岸的經貿平台,舉辦台港商貿會展,協助台商透過香港進入內地和國際市場。

而超級增值人方面,可以針對不同年齡的台灣遊客為他們度身設計不同的旅遊套餐,例如年輕遊客的潮流文化之旅、家庭遊客的主題公園和親子博物館之旅,以及高端遊客的豪華餐飲住宿和私人遊艇體驗之旅等。更可為台灣商務客提供跨境融資、科技合作和國際仲裁等高端服務。文化教育方面,可以推動影視合作和高校雙聯學位,吸引台灣人才以香港為跳板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總言之,香港不僅能做台灣人的消閒旅遊生意,更可以成為當地商人和人才「走進內地、連結全球」的超級聯繫和增值平台。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4-12-30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