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美新產業技不如華 耶倫嘴炮助攻

2024.04.12 23:00 博客 隻抽俠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6天的訪華行程中,先後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耶倫在會談中多次拿中國「產能過剩」的話題造文章,又明確表態,美國不會接受新興產業遭中國廉價進口產品重創一事重演。

耶倫亦劍指中國政府對綠色能源、電動車和電池的巨額補貼,或會導致大量過剩產品湧入海外市場,從而威脅美國和其他外國企業的生存能力。

耶倫這番說話,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不僅沒有反省美國自身存在的問題,還將責任推卸給中國,難道美國的產業就沒有政府補貼?翻查資料,美國政府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已對農業進行補貼;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政府更撥款280億美元補貼受到損失的農民。即使是高科技公司,如波音、Space X也長期接受美國政府補貼。Space X創始人馬斯克,還曾經因為波音拿的航天補貼比Space X多而爭風吃醋。

就說新興產業如電動車,美國政府亦進行有條件補貼,稅收抵免是措施之一。但美國玩制裁簡直出神入化,連補貼政策也能作為打壓競爭對手的工具。美國財政部去年12月宣布,從2024年1月1日起,美國生產的電動車中如果包含中國、俄羅斯或伊朗等國家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享有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不過鑑於中國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使其幾乎不可能被排除在外,新規定只會減緩美國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型。美國試圖利用補貼打擊中國電動車產業,似乎是傷人三分,自損七分。

除了中美之外,不少國家都會對自家產業進行補貼,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即使有政府補貼也無濟於事。正如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近日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靠的是全球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創新優勢和過硬品質,絕非靠所謂補貼和保護。」

耶倫口中的所謂「產能過剩」,其實是中國的「產能優勢」,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在新能源產業上,無論是技術,還是成本,甚至是效率也比美國強,導致中國產品比美國更有競爭力,從而搶走全球市場。

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處於下風,只能靠耶倫嘴炮助攻,企圖利用政治手段施壓中國,希望中國高抬貴手,對美國新興產業「讓賽」。但市場是公平的,眾所周知,中國貨平靚正,消費者只會用真金白銀投票,老美妄想打壓中國高端產品出口,只怕是螳臂擋車。

原圖:Secretary Janet Yellen X圖片;

https://twitter.com/SecYellen/status/1777223191553048929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