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從史書紀錄尋找答案

2024.03.03 20:00 博客 微塵

這本史書是《資治通鑑》,作者是北宋的司馬光。典籍裏的歷史故事的確令今人有所反思,今次說的故事就是唐太宗的「太宗縱囚」。

大家應該聽過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的狠辣。簡單而言,在唐高祖李淵年代,軍功最顯赫又手執軍權的二王子李世民,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不惜在玄武門親自狙殺兄長,即太子建成,以及皇弟元吉(由尉遲恭射殺)的故事。李世民事後立即追殺建成及元吉的家人,但放生了所有他們的輔助臣子,造就了後來的盛世,而李淵亦被迫傳位與李世民。

李世民勵精圖治,迅速平定高句麗及東突厥,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據史書記載,就在貞觀六年,唐太宗發現有390名的死囚將會在秋後處斬,唐太宗於是親自審訊。在問及死囚的要求時,所有死囚都要求回鄉與親人道別,唐太宗於是定立「君子之約」,暫時釋放全部死囚,要求他們在特定的日子返回京師「處斬」。朝廷百官按程序(今人的 SOP,即 standard of procedure)自然反對,但皇帝就是皇帝,就在特定之日,全部死囚自行返回京師候斬,唐太宗大喜過望,於是特赦所有死囚。這就是歷史上的「太宗縱囚」。

此事記載於《資治通鑑》,後來亦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所質疑。歐陽修云:「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亦評論,這個決定只可以「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用今天白話文的翻譯,就是:「假如犯了死刑的人都會被特赦,那就天下大亂!」

史書上的記載是「可信史」。問題是,特赦死囚原因何在?今人看來,最大可能性是「彰顯」太宗的威望。當年有皇權,當然予取予攜,但以更軟性的方法去特赦犯人,反而是一種文武百官不能理解的手段。在複雜紊亂的環境中,亦出現不同的「戰線」,這是管治上的需求。成就「貞觀之治」,太宗能夠得心應手,自然有不同的角度及手法,面對滿腹經綸的「文化界」要去感召,但對於「悟性」不高的群眾,就要徙木立信。

回歸前,我們看到「末代港督」彭定康公開吃蛋撻,這就是宣傳伎倆,是西方政客慣用的「偽術」。今天特區政府的困頓,就是這些宣傳的手段不到位,甚至不時出錯。爭取人心有不同的方法,但必須與群眾一起,所以各領導直接參與記招及支持前線的行動至為重要。近年來,我們看到香港海關脫胎換骨,就是最好的證明。

香港警隊雖然仍有不少缺失、甚至未達標的地方,但警隊領導積極參與前線行動,必須肯定。我們也不能拘泥於舊一輩的手法,更要支持警隊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地應對挑戰。

香港人不會明白「政戰」的果效,但每一條戰線就有不同的戰略。香港警隊最差勁的地方,就是將退休之後的警務人員棄如弊屣,令老幹部無償的奉獻變得不甘心了,自然變成反動。

無論如何,還是逗留在殖民年代的思維!再看「太宗縱囚」的歷史故事,大家會有同感嗎?

原圖:香港警察Facebook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