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他們選擇了病人

2020.02.21 08:30 博客 屈穎妍

從前,他們的身份是這樣的:白天是深圳人,晚上是香港人。自從香港局部封關後,他們的生活徹底改變。

是的,現在香港與內地的往來已跟封關沒分別,除了跨境貨車、貨船船員等八類職業可獲出入境豁免,其他人從內地進港都要隔離十四日,於是,一大批兩地走的港人只能作出痛苦選擇:留港,還是離港?工作,還是家庭?

大家總以為,精英階層、專業人士、生活舒適一族,必定選擇回港,原來未必。

二十多名港大深圳醫院的香港醫護人員及管理專家,以往天天坐過境車到福田上班,但檢疫令一出,他們必須二選其一,結果,這二十多人決定留在深圳,做個二十四小時深圳人。這決定背後藏着不為外人道的犧牲,因為他們在家人與病人之間,選擇了後者。

深切治療部主管唐澤君醫生說,兒子最初不支持她留在深圳的決定,幾經說服,終獲理解,但身為母親,要暫時丟下丈夫子女,內心掙扎,可想而知。但十七年前參與過非典抗疫,十七年後再遇上新冠肺炎,唐醫生深明ICU是重要戰場,留守候命,更是醫生應盡之責。

因為醫院一通來電,說收了一位從武漢回來的確診患者,港大深圳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許建名醫生大年初一取消了春節休假,趕回深圳,至今一直留守。快一個月了,許醫生在深圳奮戰,三個孩子就靠太太在港獨力照料,最小的寶貝才三個月大。「醫院好多工作都是在身、在床邊、臨床、或者在實驗室、化驗室,這些都不能靠遠程提供。」家人重要,但行醫的初心也不能忘。

由盧寵茂院長帶領的港大深圳醫院,現在是深圳市收治疑似患者的定點醫院,廣東省確診的第一例都是在這裏發現,至今醫院已確診二十七人,所以留在深圳絕非優差,但這些家在香港的醫護都選擇了病人,選擇了對病患不離不棄,實在讓人肅然起敬。

原載:頭條日報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00220/835476/%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4%BB%96%E5%80%91%E9%81%B8%E6%93%87%E4%BA%86%E7%97%85%E4%BA%BA

原圖:文匯報

http://news.wenweipo.com/2020/02/14/IN2002140085.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Steve WU
Bravo, my due respect!
3天前
建國大飯堂
人有側隱之心,但涉及個人利害時,不同制度下的人民對之會有不同的取捨。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風氣是「顧己及人」,在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下,行有餘力,才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在內地,自小灌輸的觀念是「捨己為人」,為了救人,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 這是社會風氣令不同地區人民的價值觀捷然不同。在香港或其他西方國家居住的人民,會對內地人民為了抗疫而犧牲式配合國家作業,感到不可思議,覺得護士一定是被剃髮,各地醫護是被強迫赴武漢抗疫;香港之大,找個隔離所的定點卻是那麼困難,內地人民也會對「真」香港人那種「not in my Backyard」的態度嗤之以鼻。 // 過往內地小學教科書所教的:一個成人英雄人物為了拯救一名溺水的小孩,而犧牲了自己,被水沖走。這種正義撚上身的示範並不可取,也違反人的天性。如果自願犧牲少數人的利益,可以換來大多數人的受惠,這種奉獻精神才是值得推崇的,往往都是電影中令人動容的情節。發乎於內心的自然感受,冥冥中已為「顧己」和「捨己」找到了最適當的平衡點。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