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後可能有人如此描繪香港:二零一九年,黑衣洶湧;二零二零年,黑衣必殺。
新年伊始,勇武派突然退燒。「火炬小隊」、「聖堂復仇騎士團」、「屠龍小隊」、「V小隊」、「火魔法師」等等被壹傳媒大肆吹捧、美化的暴徒組織紛紛散夥,說好的「核爆都不分割」、「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幾乎一夜間煙消雲散。
退出的原因不少,有的是因為「手足」被捕,人手凋零;有的被手足「當鬼捉」,意興闌珊;有的是因為「斷水斷糧」,無錢打官司;有的是不滿台灣蔡英文政府「吃人血饅頭」,用完即棄。雖然暴力是否真的退潮尚需時間驗證,但可有一點可以肯定,黑衣暴徒不復去年勇,破壞能量大減。
轉變,來自新一哥鄧炳強去年十一月底上任。警方一改執法方式,由過去被動執法、驅散為主,變成主動出擊,大規模抓捕,打了多個漂亮戰役。在中大一役,警方表現英勇;在理大一役,警方圍城打援,逾千人被捕。
元旦遊行期間,當黑衣人開始搞破壞,警方果斷腰斬遊行並堅決執法,一日內抓捕四百多人,創下暴亂半年來之最。僅在銅鑼灣,就有上百人被圍捕,坐在地上等候發落。上周日,幾名新晉區議會政客在上水掛「反水貨」羊頭,賣「港獨」狗肉,當遊行變質為暴力,即被警方中止,四十多人被捕。
道消則魔長,道長則魔消。當初港府表現軟弱,不敢堅定撐警甚至附和調查「警暴」要求時,黑衣人及縱暴政客就氣燄囂張。但當中央堅決撐警而警隊新一哥作風強悍,黑衣勢力立即洩氣。事實上,不管黑衣人如何窮兇極惡,都不是訓練有素的警隊的對手,關鍵看港府是否強硬,警方是否有法必依。
堡壘最容易內部攻擊,縱觀其他地方的顏色革命,共通點是武裝力量在壓力下倒戈,這也是亂港勢力將矛頭對準警隊的原因。然而,香港畢竟不是中東,也不是東歐,香港的背後站着中國,萬一警隊撐不住,還有駐港部隊在,因此在香港搞顏色革命注定失敗。
香港的黑暗歲月未必很快就過去,但曙光已在閃現。鬥爭焦點已由街頭轉向法庭,法庭依法判決,殺一儆百,是挽救青少年誤入歧途的唯一正確方法。
反暴制亂到了關鍵時刻,此時最可怕的已不是「黑衣人」,而是那些「好心人」,他們會以暴徒是「細路」、「學生」、「香港的未來」為藉口要求「網開一面」,主張「大和解」、「特赦」,如果特區政府為求息事寧人或屈服於國際勢力而跪低,再一次縱虎歸山,必將留下無窮後患。
有必要重提一一年英國騷亂的故事。被捕者年齡最低的僅十一歲,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拒絕寬恕,強調「如果一個人年齡大到足以犯罪,那麼其年齡也大到足以被判刑」,英國法庭二十四小時運作無休,罪犯很快被繩之以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止暴制亂其實分兩個層次,判決被捕暴徒只是淺層次,只能治標;深挖暴徒幕後支持者,將縱暴政棍、黃媒老闆全部法辦,這才是深層次的治本之道。從這個意義上說,黑手還在逍遙,警方仍需努力!
原圖: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