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投資

為何看淡者眾樓價卻不跌

2019.04.30 16:00 投資 施永青

上周五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183.9點,按周升1.56%,升幅為56周最大,距離歷史高位188.64點只差4.74點(2.6%),相信不用多久已可衝破歷史高位。這種情況是年初時很多人都預計不到的,導致市場人士不得不修正自己年初時的看法。

年初時,我曾預計今年樓市會是一個下降年,即年終的樓價會普遍比年初時低。即使樓市在農曆年後出現回暖的小陽春,我初時仍認為好景不會長,小陽春過去後,氣氛很快又會轉冷。但樓價卻是越升越有,經紀手上有意買樓的人有增無減,但手上可供出售的樓盤卻買少見少,令我亦不得不調整我之前對樓市的預計。我相信2019年樓市仍會是一個上升年,若中美關係不出現重大危機,本港樓價的升幅可能有12%至15%,達至歷史新高的領域。

另一方面,日前花旗銀行公布香港千萬富翁的調查報告,指去年全港擁有1,000萬港元或以上淨資產的港人達51.1萬,為歷史新高。很奇怪的一點是,報告指這批香港的富翁只有10%對投資香港物業有興趣,其中56%更預期樓價在未來12個月會下跌。為何看淡的人的比例這麼高,但放盤的人卻這麼少,邏輯上好像說不通。

我相信,這與政府近年實施的辣招—大幅增徵多類印花稅有很大的關係。據花旗的報告,這51.1萬的千萬富翁平均持有1.9個物業,他們所持有的物業44%用作自住,56%則用作投資。通常,用作自住的物業不會賣來賣去,賣出買入較多的會是投資性的物業。但投資性的物業,很多時會用有限公司持有,賣出買入一次要付相當於樓價30%的印花稅。這可不是一個小的數目,如果樓價的下調幅度不夠30%的話,賣出之後,就沒法補回(補回要蒙受損失)。因印花費連同經紀佣與其他手續費,樓價要跌35%以上,才能僅僅填補交易費的成本。這種情況令到投資者都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去放盤,令近年香港的樓宇二手市場,長期盤源不足。

政府推出多重辣招,原本的目的是想遏抑本地與外來的投資需求,好讓用家在買樓時,可以遇少一點來自投資者的競爭。但這番好意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反令投資者即使在看淡樓市前景的時候,亦不敢放盤。二手市場盤源不足,用家只好靠出高價去搶購,否則少量盤口就會被勇於出價者奪去。

我有朋友五年前已開始在市場上物色心儀的居所,但一直沒有成功,原因是他以為在二手市場買樓是應該可以討價還價的,所以每次都嘗試要業主減低起碼三五個巴仙,但每次都不成功。樓盤反被願意以出價的人捷足先登。令他感到非常氣餒。可見政府的辣招不但沒有幫到用家,反而害苦了用家。

真正因辣招而得益的竟是地產發展商,由於二手市場盤疏,用家不得不轉投一手市場,令近年一二手市場的成交量對比,由正常的25比75,升至45比55。一手的佔比大增。這明顯是益了發展商,卻減少了用家的選擇。不明白政府為何至今仍冥頑不靈,不願意檢討辣招的實際功用。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為何看淡者眾樓價卻不跌-170972

原圖:Pixabay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